犯恶心想吐?

一、可能导致犯恶心想吐的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妊娠:育龄期女性若有停经史且出现犯恶心想吐,可能是妊娠反应,一般在怀孕6周左右开始出现,这是由于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

2.不良饮食:短时间内进食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或一次性摄入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恶心想吐。例如过量食用油炸食品后,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就可能出现这种症状。

3.晕车、晕船、晕机:在乘坐交通工具时,由于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等,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犯恶心想吐的情况,这与个体的前庭功能敏感性有关,有些人前庭功能较为敏感,更容易发生。

(二)病理性因素

1.胃肠道疾病

-胃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炎症刺激胃黏膜,导致胃蠕动紊乱,出现恶心想吐,同时可能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胃溃疡: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患者常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同时也可能出现恶心想吐,疼痛与进食有一定关系,如进食后疼痛等。

-肠梗阻: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可引起恶心、呕吐,同时伴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常见于肠道粘连、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

2.其他系统疾病

-肝胆疾病:如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损伤等导致肝脏炎症,影响胆汁分泌和代谢,进而影响消化功能,出现恶心想吐,还可能伴有乏力、黄疸等症状;胆囊炎患者由于胆囊炎症刺激,也可出现恶心想吐,疼痛多在右上腹,可向右肩部放射。

-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脑出血等病变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恶心想吐,常伴有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

二、应对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

1.调整饮食:对于因饮食引起的犯恶心想吐,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暂时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时少食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

2.改善环境:如果是晕车、晕船等引起的,尽量选择舒适、通风良好的环境,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保持头部固定,避免过度晃动。

3.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二)就医情况

如果犯恶心想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剧烈腹痛、大量呕血、头痛剧烈、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胃镜、腹部超声、头颅CT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犯恶心想吐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呕吐物的性状等。儿童的胃肠道功能较弱,且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若出现犯恶心想吐,要避免随意给儿童使用成人药物。如因消化不良引起,可通过调整儿童饮食,给予少量多次喂养易消化食物。若考虑是感染等引起的,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病情并进行处理。

(二)孕妇

育龄期女性出现犯恶心想吐首先要考虑妊娠可能,若确诊为妊娠反应引起的轻度恶心想吐,一般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通过调整饮食、适当休息等方式缓解。但如果妊娠反应严重,影响正常进食,导致脱水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补液等支持治疗。

(三)老年人

老年人犯恶心想吐时,要考虑多种病因,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可能多种疾病并存。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若老年人出现犯恶心想吐,应及时就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检查,避免延误病情,因为老年人的一些疾病可能较为隐匿,如心肌梗死有时也可能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想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