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导致犯恶心想吐的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妊娠:育龄期女性若有停经史且出现犯恶心想吐,可能是妊娠反应。一般在妊娠6周左右出现,这是由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引起,多数人在妊娠12周左右症状逐渐缓解。
2.饮食因素
-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胃肠消化负担加重,可能引起恶心想吐。例如一次性摄入过多油腻、辛辣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食用不洁食物:进食被细菌、病毒等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海鲜、被农药污染的蔬菜等,胃肠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腹痛、腹泻。
3.晕动病:乘车、船、飞机时,由于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犯恶心想吐、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常见于长时间乘车船等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
1.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多由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导致恶心、呕吐,常伴有上腹部不适、疼痛等;慢性胃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相对较迁延。
-胃溃疡:患者多有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部分人会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疼痛与进食有关,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
-肠梗阻: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常见症状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
2.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压增高:如脑出血、脑肿瘤、脑膜炎等疾病,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犯恶心想吐,常伴有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表现。
-内耳疾病:梅尼埃病,由于内耳迷路水肿,影响平衡感和植物神经功能,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3.其他系统疾病
-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可出现恶心、呕吐,还伴有心慌、多汗、消瘦等症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伴有呼气有烂苹果味、乏力、意识障碍等表现。
-眼部疾病: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时,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恶心、呕吐,同时伴有眼部剧烈疼痛、视力下降等。
二、应对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
1.休息与体位
-出现犯恶心想吐时,应立即停止当前活动,找舒适的地方休息,如坐下或躺下。如果是乘车船引起的,尽量选择通风良好的位置,头部靠紧固定部位以减轻颠簸刺激。
-呕吐时采取正确体位,如坐起或侧卧,避免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对于儿童,要及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
2.饮食调整
-暂时禁食数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之后可少量饮用清水、淡盐水,缓解因呕吐导致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症状缓解,可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再次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妊娠引起的恶心想吐,可选择一些清淡、能缓解恶心的食物,如苏打饼干等。
3.呼吸调节
-进行深呼吸,缓慢吸气后再缓慢呼气,重复几次,有助于缓解因恶心想吐带来的不适情绪,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例如每次吸气4-5秒,呼气6-8秒,反复进行。
(二)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儿童
-儿童犯恶心想吐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状、次数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腹泻等。由于儿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于引起恶心想吐的原因判断更需谨慎。如果是儿童晕车引起的,可在乘车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提前让儿童坐在靠前、平稳的位置,乘车前避免过饱等。儿童出现频繁恶心想吐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且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
2.老年人
-老年人犯恶心想吐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比如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恶心想吐可能是某些疾病发作的伴随症状。要注意老年人的体位变化,避免突然起身导致头晕加重恶心感。同时,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在饮食调整上更要循序渐进,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
3.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出现犯恶心想吐,首先要考虑妊娠可能,可通过尿妊娠试验等方法初步判断。如果确认妊娠,要告知医生具体情况,在后续的检查和治疗中,要充分考虑妊娠因素对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影响。
如果犯恶心想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剧烈头痛、腹痛剧烈、呕血、黑便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头颅CT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