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并就地抢救
1.使患者平卧:将患者放置于平卧位,以保证脑部血液供应,对于儿童患者同样需迅速使其处于平卧位,避免因休克导致脑部缺血进一步加重病情。若患者处于活动场所,需尽快转移至相对平坦、安全的地方进行抢救。
2.呼叫急救人员:立即呼叫急救医疗服务,如拨打120,同时尽快获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若现场有条件),向周围人员求助协助抢救,确保有专业医疗人员及时赶到进行更高级生命支持。
肾上腺素注射
1.剂量与途径: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儿童患者可按0.01ml/kg计算,最大量不超过0.5ml。肾上腺素是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能迅速兴奋α受体,收缩血管,提升血压;兴奋β受体,改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患者,使用肾上腺素时需密切关注血压、心率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对肾上腺素的耐受性可能有所不同,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调整剂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
1.清理呼吸道:迅速清除患者口、鼻腔分泌物,若有呕吐物也应及时清理,防止窒息。对于儿童患者,因其气道较窄,更要注意及时清理分泌物,可使用吸引器等设备辅助清理。
2.建立呼吸通道: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一般为每分钟5-10L。若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情况,可能需要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确保有效通气。对于儿童患者,气管插管操作需更加轻柔、准确,选择合适内径的气管导管,避免对儿童气道造成额外损伤。
抗过敏抗休克治疗
1.糖皮质激素应用: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能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介质释放和组织损伤。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监测血糖变化,因为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必要时需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2.抗组胺药物使用:可肌内或静脉注射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抗组胺药物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₁受体,减轻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皮疹等。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准确计算抗组胺药物的剂量,同时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副作用对儿童日常生活和后续治疗的影响。
补充血容量
1.晶体液与胶体液选择: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初始补液速度可较快,成人一般可在10-15分钟内输入500-1000ml,儿童按20ml/kg计算。若血容量仍不足,可选用胶体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但需注意有出血倾向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心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防止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对于儿童患者,需更加频繁地监测生命体征,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同时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如患者意识逐渐转清、血压回升、皮肤转暖等提示病情有所好转;若意识持续不清、血压仍低、皮肤苍白冰冷等则提示病情危重,需进一步加强抢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