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并就地抢救

一旦怀疑或确诊患者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患者平卧,迅速停止使用青霉素及与其相关的药物,确保患者处于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中,这是首要的急救步骤,因为继续接触过敏原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肾上腺素注射

用法用量: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小儿剂量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气管内给药。肾上腺素是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能通过兴奋心脏β₁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兴奋α受体,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兴奋β₂受体,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给氧

清理呼吸道:迅速清除口咽部分泌物或异物,若患者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于儿童患者,更要格外注意呼吸道的清理和保持通畅,因为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喉头水肿等情况可能迅速导致窒息。

给氧: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通过给氧可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缓解因支气管痉挛等导致的呼吸困难。

抗过敏抗休克治疗

糖皮质激素: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抗休克的作用,能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介质释放和组织损伤。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等情况,快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等晶体液,必要时使用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等)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引起的循环血量不足,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心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在补充血容量时要密切监测心功能和尿量,避免过快过多输液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等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若患者血压持续不升,需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若患者神志改变,可能提示脑缺氧加重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关注其神志、面色、四肢末梢循环等情况,因为儿童对休克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在用药剂量上要严格按照体重进行精确计算,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剂量要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准确给予。同时,儿童的气道管理更为关键,要及时发现喉头水肿等情况并迅速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补充血容量时,要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和速度,避免对儿童的心肾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在抢救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地调整药物剂量和补液速度。例如,使用肾上腺素时要注意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强烈作用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情况;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胃肠道反应等问题。同时,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因为其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