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即停用青霉素及相关药物
一旦怀疑或确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应立刻停止使用所有含青霉素的药物,包括正在输注的含青霉素液体等,防止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这是因为持续接触青霉素会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过敏反应持续恶化。
二、确保患者气道通畅
1.摆放合适体位:将患者置于平卧位,若有呕吐物等应及时清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气道的正确体位,避免因体位不当影响呼吸。
2.清除气道异物:如果发现患者口腔内有分泌物或异物,应迅速清除,必要时使用吸引器等设备。儿童患者由于气道较窄,更需谨慎操作,避免损伤气道黏膜。
三、给予吸氧治疗
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改善患者缺氧状态。通过吸氧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组织缺氧。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吸氧效果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适。
四、肾上腺素注射
1.给药途径及剂量: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一般为0.5-1mg,儿童按体重计算,一般为0.01mg/kg。肾上腺素是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可以兴奋心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迅速缓解过敏症状。
2.重复给药:若过敏症状无明显缓解,可每15-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肾上腺素,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但要注意儿童患者对肾上腺素的耐受性等可能与成人不同,需密切观察反应。
五、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快速输注液体及其他抢救药物。可选择较大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痛苦。
六、补充血容量
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等,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引起的循环血量不足。成人首次可快速输注500-1000ml,儿童按体重计算,一般为20ml/kg左右。通过补充血容量可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灌注。
七、应用糖皮质激素
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可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水肿等。地塞米松成人剂量一般为5-10mg静脉注射,儿童可按体重给予相应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八、抗组胺药物应用
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肌内注射异丙嗪等,对抗组胺引起的过敏症状。异丙嗪成人剂量一般为25-50mg,儿童按体重给予合适剂量。抗组胺药物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减轻过敏症状。
九、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神志等,每5-10分钟监测一次并记录。对于儿童患者,要更加频繁地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同时,观察过敏症状的缓解情况,如皮疹是否消退、气道痉挛是否改善等。
十、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在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中,要特别注意药物剂量的计算准确性,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体重等与成人不同。在气道管理方面,儿童气道更娇嫩,操作需轻柔。同时,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安抚,减轻其恐惧情绪。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基础疾病的变化。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调整药物剂量需更加谨慎。在补液过程中要注意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