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如何急救

一、立即停止接触青霉素

一旦怀疑或确定出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应立刻停止使用所有含青霉素的药物及相关产品,确保患者不再继续接触过敏原。

二、安置患者体位

将患者置于平卧位,若患者有呼吸困难,可采用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调整合适的体位,保证呼吸通畅和血液循环。

三、开放气道与吸氧

迅速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分泌物等异物。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一般为6-8L/min,以纠正缺氧状态。儿童患者吸氧时要注意氧流量的调节,避免氧流量过大对儿童呼吸道产生不良影响。

四、肾上腺素注射

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这是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关键药物。成人一般剂量为0.5-1mg,儿童按体重计算剂量,约0.01mg/kg。若症状不缓解,可每隔5-15分钟重复注射。

五、建立静脉通道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快速给药和补充血容量。可选用大口径静脉血管,儿童患者可选择头皮静脉或外周静脉。通过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成人剂量为5-10mg静脉注射,儿童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和水肿。同时补充液体,使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儿童要注意液体量和速度的控制,避免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

六、抗过敏药物应用

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成人剂量为25-50mg肌内注射,儿童按体重计算剂量,异丙嗪能竞争性阻断H1受体,减轻过敏症状。

七、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皮肤温度等变化。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变化相对较快,要更加频繁地进行监测。

八、复苏处理

如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按照心肺复苏的操作规范进行,儿童心肺复苏的按压与通气比例等要遵循儿科心肺复苏的标准。

九、后续观察与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后,仍需继续观察,确保没有迟发性过敏反应等情况发生。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不适产生恐惧情绪,要给予安抚。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在抢救过程中要更加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液体平衡,避免发生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儿童患者除了上述提到的体位、液体量和速度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外,还要特别注意药物剂量的精确计算,严格按照儿童用药标准进行操作,同时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减轻儿童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