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后喝水的时机与注意事项
跑步时身体会因出汗丢失水分和电解质,跑步后及时补水很重要,但也需注意时机和方式。一般来说,短时间、低强度跑步后,可稍作休息,待呼吸平稳后少量多次饮水;而对于长时间、高强度跑步后,不宜立即大量饮水,可先休息5-10分钟再逐步补水。
短时间低强度跑步后
-若跑步时长在30分钟以内,强度适中,身体丢失水分和电解质相对较少,休息片刻后,每次喝100-200毫升水较为适宜,可分2-3次饮用。此时少量多次饮水有助于逐步补充丢失的水分,不会给胃肠道造成过大负担。例如,进行30分钟左右的慢跑锻炼后,休息3-5分钟,然后每次喝约150毫升水,间隔几分钟再喝一次,这样能较好地恢复身体水分平衡。
-对于儿童青少年,短时间低强度跑步后,由于其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应注意缓慢补水。可以每次喝50-100毫升水,分多次饮用,且水温不宜过冷,接近体温的温水较为合适,避免过冷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长时间高强度跑步后
-当跑步时长超过1小时,强度较大时,身体不仅丢失大量水分,还丢失较多电解质。此时不能立即大量饮水,因为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可能导致低钠血症等问题。应先休息5-10分钟,让身体稍微恢复后,先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每次喝100-150毫升,间隔10-15分钟再喝一次,这样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补充丢失的电解质。一般休息10分钟左右后,可饮用2-3次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每次100-150毫升,然后再根据身体状况适量饮用白开水。
-对于老年人,长时间高强度跑步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补水更要谨慎。同样先休息5-10分钟,然后选择饮用淡盐水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淡盐水的浓度不宜过高,一般每500毫升水中加半克左右盐较为合适,每次饮用100-150毫升,缓慢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加重心脏和胃肠道负担。
另外,跑步后补水还需考虑个体差异,比如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脏病、肾脏疾病等,跑步后补水需遵循医生的特殊指导。心脏病患者跑步后补水要严格控制量和速度,避免快速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肾脏疾病患者则要根据肾功能情况来调整补水方式和量,可能需要限制饮水量,此时应在医生建议下进行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