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查妇科能查出什么

B超查妇科能查出的情况

子宫相关情况

-子宫肌瘤:B超可清晰显示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位置及内部回声等情况。通过B超能够明确肌瘤是单发还是多发,是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还是黏膜下肌瘤等。例如,肌壁间肌瘤表现为子宫肌层内的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边界清晰;浆膜下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呈突出于子宫表面的低回声结节;黏膜下肌瘤则位于宫腔内,可导致宫腔线变形等。不同类型的肌瘤对子宫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不同,浆膜下肌瘤如果较小可能对月经影响不大,但较大的浆膜下肌瘤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而黏膜下肌瘤往往会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子宫腺肌病:B超可观察子宫肌层的回声情况,子宫腺肌病时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点状或小片状的低回声区等。患者多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量增多等表现,B超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子宫腺肌病,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子宫腺肌病可能会影响受孕几率,而通过B超监测子宫的形态等变化,可辅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病变:可以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等情况。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有所变化,增生期子宫内膜逐渐增厚,分泌期进一步增厚,月经前期开始脱落。当子宫内膜增厚不均匀、有异常回声时,可能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病变。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宫腔内的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子宫内膜癌时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还可能侵犯肌层等。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的女性,B超检查是初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进一步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卵巢相关情况

-卵巢囊肿:能明确卵巢囊肿的大小、形态、囊壁情况及囊内回声等。卵巢囊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多在月经后半期出现,一般直径小于5cm,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肿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房、薄壁、无回声区;黏液性囊腺瘤多为多房、壁厚、有分隔的无回声区;巧克力囊肿则为壁厚、内有密集点状回声的囊性肿物。不同类型的卵巢囊肿对女性的影响不同,较大的卵巢囊肿可能发生扭转、破裂等急腹症情况,而巧克力囊肿会引起痛经、不孕等问题,B超检查可及时发现并评估囊肿的性质,指导临床处理。

-卵巢肿瘤:可初步判断卵巢肿瘤的良恶性倾向。恶性卵巢肿瘤多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囊壁增厚,有乳头状突起等;良性肿瘤多为囊性,边界清晰,囊壁薄。例如,卵巢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通过B超检查发现异常的卵巢肿块后,需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如肿瘤标志物等综合判断肿瘤的性质,以便及时进行手术等治疗。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应定期进行B超等检查监测卵巢情况。

-多囊卵巢综合征:B超可观察卵巢的形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2-9mm的小卵泡,卵巢体积增大等。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如月经不调、多毛、肥胖等以及激素水平检查,可明确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该疾病会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排卵功能,导致不孕等问题,B超检查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于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盆腔相关情况

-盆腔积液:能判断盆腔积液的量多少。生理性盆腔积液多发生在排卵期和月经期,量较少,一般小于10mm,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盆腔积液多见于盆腔炎、宫外孕破裂、卵巢癌等情况。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往往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积液量可多可少;宫外孕破裂时盆腔积液量较多,多为血性;卵巢癌引起的盆腔积液常为大量,且可能伴有腹腔积液等。B超检查可明确盆腔积液的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对于盆腔炎患者,B超发现盆腔积液后,可辅助诊断,并指导抗炎等治疗。

B超检查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无创、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如是否有妇科相关不良生活习惯等)、不同病史(如是否有妇科手术史、家族妇科疾病史等)的女性,B超检查的侧重点和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未育女性对于卵巢功能和生育相关的卵巢、子宫情况更为关注,而围绝经期女性则更需关注子宫、卵巢的器质性病变情况。在进行B超检查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时间和方法,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