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部脏器
1.肝脏:可查出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能发现肝脏是否有肿瘤、囊肿、结石、炎症等病变。例如,通过B超可以清晰显示肝脏内直径1cm以上的占位性病变,还能观察肝脏的血流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肝脏的正常大小有一定差异,儿童肝脏相对体积较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正常范围;有长期饮酒史或肝炎病史的人群,B超检查更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病变。
2.胆囊:能检查胆囊的大小、壁厚薄、腔内是否有结石、息肉等。比如可明确胆囊结石的数量、大小及位置,胆囊息肉的大小和形态等。对于有右上腹疼痛等疑似胆囊疾病症状的人群,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女性在生理期可能会出现胆囊壁轻度水肿等生理性改变,检查时需注意与病理性改变鉴别;肥胖人群由于肠道气体干扰可能影响胆囊B超检查效果,可适当调整检查体位等。
3.胰腺:可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胰管是否扩张等,有助于发现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肿瘤等。不同年龄段胰腺的正常超声表现有所不同,儿童胰腺相对较柔软,回声稍低;有高脂血症、暴饮暴食史的人群易患胰腺炎,B超可早期发现胰腺的炎性改变。
4.脾脏:能了解脾脏的大小、厚度,有无肿大、占位等情况。脾脏大小随年龄变化,新生儿脾脏相对较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缩小至成人正常范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人群,脾脏肿大的可能性增加,B超可辅助诊断。
二、盆腔脏器
1.子宫及附件(女性):对于女性,B超可检查子宫的大小、形态、内膜厚度、有无肌瘤、囊肿等,还能查看双侧卵巢的大小、形态及有无囊肿、肿瘤等。青春期前女孩子宫较小,随着青春期发育逐渐增大;育龄期女性是妇科B超的常见检查人群,可用于监测卵泡发育、早期妊娠诊断等;绝经后女性子宫会逐渐萎缩,卵巢也变小。怀孕女性进行盆腔B超检查需注意不同孕期的检查重点,如早孕期确定是否为宫内妊娠等,检查时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以减少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2.前列腺(男性):可检查前列腺的大小、形态、有无增生、结石、肿瘤等。不同年龄男性前列腺大小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B超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的男性,B超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三、泌尿系统
1.肾脏:能检查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厚度、有无结石、囊肿、肿瘤及积水等情况。正常肾脏的大小有年龄和个体差异,儿童肾脏相对较小;有反复尿路感染病史的人群,B超可观察肾脏结构有无异常;高血压患者进行肾脏B超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肾性高血压相关的肾脏病变,如肾动脉狭窄等。
2.输尿管:可发现输尿管内是否有结石等异物。输尿管结石常导致肾积水等继发改变,B超检查可初步发现输尿管内的强回声团及近端输尿管和肾盂的扩张情况。
四、心血管系统
1.心脏:能观察心脏的结构,如心房、心室的大小,瓣膜的形态和功能等,还可评估心脏的血流情况。不同年龄心脏的超声表现不同,儿童心脏各腔室相对较小,瓣膜功能发育逐渐完善;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或出生后有口唇发绀等疑似心脏问题的婴儿,B超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中老年人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B超可辅助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2.血管:可检查颈部血管了解有无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等,也可检查四肢血管有无血栓、狭窄等。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病变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血管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病变。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动脉硬化等情况,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规范以获取准确结果;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风险较高,B超可监测血管病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