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
常见症状为接触性出血、异常白带等
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危险因素
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又称子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属于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我国的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高发年龄为50~55岁。
由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
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3.5万,占全球发病数量的1/3。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
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一般在25~64岁,高发年龄为50~55岁,20岁以前发生的宫颈癌极少见。
子宫颈又称宫颈,属于子宫的一部分。是一个圆柱形组织,长3~4cm,直径1~3cm,分为子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部。
宫颈由纤维组织、血管、平滑肌组成,质韧,向上与子宫体相接,向下与阴道穹隆部相连。
子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内腺体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子宫颈管。黏液栓成分及性状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
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早期的镜下浸润癌,宫颈可无肉眼可见病灶。当宫颈肿瘤渐增大,根据其肉眼所见的大体形态可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宫颈外形可见,表面呈糜烂状或颗粒状,触之易出血。
多见于早期浸润癌,预后较好。
宫颈外形可存在,但呈结节状。
肿瘤以向颈管内浸润生长为主,致宫颈管增粗、增大呈桶状。
此型常发生宫旁组织浸润,预后较差。
肿瘤通常由宫颈外口向阴道内呈菜花样生长,血管丰富,质脆,易出血、坏死,常合并感染。
可向下侵犯阴道,但侵犯宫旁组织较轻。
预后较好。
内、外生型合并感染,癌组织坏死脱落后可形成溃疡,以内生型多见。
可为小溃疡或较深在的"火山口状"溃疡改变。
鳞状细胞癌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病理类型的80%,对放疗相对敏感,预后良好。
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指镜下发现小滴状、锯齿状癌细胞团突破基底膜,浸润间质。
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指癌灶浸润间质范围超出微小浸润癌,多呈网状或团块状浸润间质。
其他亚型:乳头状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湿疣样癌、疣状癌、鳞状移形细胞癌和淋巴上皮样瘤样癌。
近年来子宫颈腺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占女性生殖道癌的20%~25%。
普通型宫颈腺癌
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约占宫颈腺癌的90%。
该亚型绝大部分呈高-中分化。
黏液性腺癌
该亚型的特征是细胞内可见明确黏液,又进一步分为胃型、肠型、印戒细胞样和非特指型。
高分化的胃型腺癌,虽然分化非常好,但几乎是所有宫颈腺癌中预后最差的一种亚型,5年生存率仅为普通宫颈腺癌的一半。
癌组织中同时有鳞癌和腺癌成分者称为腺鳞癌,不同病例其腺癌和鳞癌的比例有所不同。
腺鳞癌少见,占宫颈癌的2%~5%,一般认为预后较差。
如腺样基底细胞癌、绒毛状管状腺癌、内膜样癌等上皮性癌,神经内分泌肿瘤,间叶性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