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
常见症状为接触性出血、异常白带等
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危险因素
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临床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目的是初步了解病情,为进一步检查及诊断做好准备。
可了解阴道旁、宫颈旁及子宫旁有无浸润,子宫位置及活动度如何,肿瘤与盆壁关系,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陷凹、直肠及周围情况等。
正常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碘溶液涂染后呈棕色或深褐色,不能染色区说明该处上皮缺乏糖原,可能有病变存在。
在碘不染色区取材行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在宫颈癌诊断中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主要是对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和程度的了解(包括评价肿瘤局部侵犯的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以指导临床决策并用于疗效评价。
包括经腹部及经阴道(或直肠)超声两种方法。
主要用于宫颈局部病变的观察,同时可以观察盆腔及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肾盂积水以及腹盆腔其他脏器的转移情况。
盆腔MRI是宫颈癌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辐射,多序列、多参数成像,优异的软组织分辨力等有点。
盆腔MRI有助于病变的检出和大小、位置的判断,还能明确病变侵犯范围,为治疗前分期提供重要依据。
可判断盆腔、腹膜后区及腹股沟区的淋巴结有无转移等。
CT的优势主要在于显示中晚期病变方面。
可评价宫颈病变与周围结构(如膀胱、直肠等)的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
可大范围扫描腹盆腔其他器官是否存在转移。
一般医生不推荐使用PET-CT评价宫颈癌的局部浸润情况,原因是费用昂贵。
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推荐使用:
如因其他原因行单纯子宫切除术意外发现宫颈癌需要全身评估者。
随访过程中可疑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等,推荐有条件者使用。
仅用于怀疑有骨转移的患者。
适用于宫颈细胞学异常者,主要观察宫颈阴道病变上皮血管及组织变化。
临床上怀疑膀胱或直肠受侵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相应腔镜检查。
宫颈癌除了血常规、尿常规及便常规等常规检查外,重要的是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可以协助诊断、疗效评价、病情监测和治疗后的随诊监测,尤其在随诊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SCC: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重要标志物,血清SCC水平超过1.5ng/ml被视为异常。
其他:宫颈腺癌可以有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或糖类抗原19-9(CA19-9)的升高。
宫颈刮片与宫颈活检一般由妇科医师进行操作与取材,然后送至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诊断,其中阴道镜或直视下的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是现阶段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初筛手段,特别是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的诊断。
目前主要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TCT)。
HPV检测可以作为TCT的有效补充,二者联合有利于提高筛查效率。
对于HPV16及18型阳性的患者建议直接转诊阴道镜,进行组织学活检。
为宫颈癌确诊的依据。
宫颈无明显癌变可疑区时,可在鳞-柱交接部的3、6、9、12点4处取材或行碘试验、阴道镜观察可疑病变区取材作病理检查。
目前采用的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会议修改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
宫颈癌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18)分期如下。
肿瘤严格局限于宫颈。
ⅠA:镜下浸润癌。间质浸润≤5 mm。
ⅠA1:间质浸润≤3 mm。
ⅠA2:间质浸润>3 mm,但≤5 mm。
ⅠB:肿瘤局限于宫颈,镜下最大浸润深度≥5mm。
ⅠB1:浸润深度≥5mm,肿瘤最大径<2cm。
ⅠB2:2cm≤肿瘤最大径<4cm。
ⅠB3:肿瘤最大径≥4cm。
肿瘤超过子宫颈,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
ⅡA:累及阴道2/3,无宫旁浸润。
ⅡA1:肿瘤最大径<4 cm。
ⅡA2:肿瘤最大径≥4 cm。
ⅡB:有明显宫旁浸润,但未扩展至盆壁。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和(或)累及盆腔淋巴结,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
ⅢA:肿瘤累及阴道下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
ⅢB: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ⅢC:累及盆腔淋巴结,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不论肿瘤大小和扩散程度。
ⅢC1:仅累及盆腔淋巴结。
ⅢC2: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肿瘤侵犯邻近器官(膀胱及直肠)或肿瘤播散超出真骨盆。泡状水肿不能分为Ⅳ期。
ⅣA: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如膀胱或直肠黏膜(活检证实)。
ⅣB:肿瘤播散至远处器官。
下列疾病常常有与宫颈癌类似的临床症状,如阴道流液、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宫颈癌相鉴别。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息肉、宫颈内膜异位和宫颈结核性溃疡等。
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管肌瘤、宫颈乳头瘤。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及淋巴瘤、转移性癌(以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多见),应注意原发性宫颈癌可与子宫内膜癌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