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
常见症状为接触性出血、异常白带等
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危险因素
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
确诊后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感,会害怕疼痛、被遗弃和死亡等。家人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心声,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症状。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支持,让患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及其他治疗。
在治疗间期和治疗结束后,建议家属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务,重新融入社会角色。
放疗后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患者配偶要充分理解,并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心。
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熬夜、不吸烟和酗酒。
注意卫生,尽量保持卫生的生活环境,尤其应注意经期卫生。
积极应对不良情绪,调整适应社会角色。
身体情况允许时,应进行适当的运动,帮助恢复机体功能,防止器官功能的衰退。
放疗后规律阴道冲洗,必要时使用阴道扩张器,尽早恢复性生活,均有利于减少阴道粘连。
治疗期间尊重患者的选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吃得下去,以安全不难受为原则。
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吃自制或医院提供的安全食品,少吃或不吃外购凉菜、熟食类食品,化疗期间免疫力低下,不洁食品会加重胃肠道反应。
放化疗结束后,食欲逐渐恢复,此时要抓紧化疗间歇期好好进食,既要补充鸡鸭鱼肉类,也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
还可适当吃点动物肝类、含铁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血象过低,为下次化疗储备能量。
宫颈癌手术对消化道功能的影响很小,建议患者正常进食,保持营养均衡即可。
日常可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牛奶、蛋类或鱼肉等。
如果食欲欠佳,建议增加营养补充,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选择营养粉等,切勿盲目迷信保健品广告。
患者要重点关注是否有阴道流血、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同时注意身体其他部位有没有不适,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咳嗽等症状,应该考虑到转移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
宫颈癌治疗结束后一般性的随诊计划如下,具体请遵医嘱。
12个月内,每3个月复查1次。
第1~2年,每4个月复查1次。
第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
5年后:每年复查1次。
全身体格检查、妇科检查。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检测。
宫颈或阴道残端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活检。
胸片、胸部CT,盆腔MRI、超声,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必要时行PET-CT检查。
子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肿瘤。
HPV预防性疫苗接种,通过阻断HPV感染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仅有三种预防性HPV疫苗研发成功,包括:
针对HPV 6、11、16、18型的四价疫苗。
针对16、18型的二价疫苗。
针对6、11、16、18、31、33、45、52、58的九价疫苗。
接种对象:适用于9~45岁的女性。
接种程序:推荐于0、1和6个月分别接种1剂次,共接种3剂。
接种途径:肌肉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
接种禁忌:对双价疫苗中任一活性成分或辅料严重过敏者。
接种对象:适用于20~45岁女性。
接种程序:推荐于0、2和6个月分别接种1剂次,共接种3剂。首剂与第2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1个月,第2剂与第3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3个月,所有3剂应在一年内完成。
接种途径:肌肉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
接种禁忌:对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注射本品后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本品。
接种对象:适用于16~26岁女性的预防接种。
接种程序:按照0、2、6个月的免疫程序接种3剂。根据临床研究数据,首剂与第2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1个月,而第2剂与第3剂的接种间隔至少为3个月,所有3剂应在一年内完成。
接种途径:肌肉注射,首选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
接种禁忌:对本品或四价HPV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注射本品或四价HPV疫苗后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本品。
定期的宫颈癌筛查,能够有效帮助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有效管理与及时治愈宫颈癌前病变。
我国目前推荐筛查起始年龄在25~30岁。
65岁及以上女性:若既往10年内每3年1次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或每5年1次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无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则不需要继续筛查。
存在高危险因素的妇女:如HIV感染妇女、免疫抑制妇女、宫内己烯雌酚暴露妇女,既往因CIN2、CIN3、AIS(宫颈原位腺癌)、子宫颈浸润癌接受过治疗的妇女应缩短子宫颈癌筛查间隔。
宫颈/阴道细胞学筛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巴氏涂片检查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
HPV检测筛查:取宫颈分泌物检查是否有HPV病毒,特别是高风险HPV亚型感染。
【特别提醒】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时间是上一次月经后的14天。月经期不能进行筛检。
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阻断子宫颈浸润癌的发生。
注意生殖道健康与卫生。男性应该注意包皮清洁,包皮过长者建议及时治疗。
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前注意清洗卫生,并减少性伴侣。
避免损伤,包括多次流产及分娩等。
平衡膳食,戒烟忌酒,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消除病毒持续感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