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起病于3岁前的较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行为方式刻板
主要是遗传因素,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
可行教育训练、干预治疗、家庭教育与支持及药物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孤独症是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于婴幼儿期(3岁前),也常合并一些其他非特异性的问题,如恐惧症、睡眠和进食紊乱、发怒和指向自己的攻击。
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指一组社会化及沟通能力等多种基本功能发育障碍,包括:
孤独症。
Asperger综合征。
Rett综合征。
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
未在他处注明的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自20世纪80年代末,孤独谱系障碍这个疾病名称开始出现,并日益广泛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被用于涵盖具有典型或不典型、全部或非全部孤独症特征的所有病例,2013年美国精神病协会颁布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提出了孤独谱系障碍更为严格的诊断标准。
早期孤独症研究显示其患病率较低,在0.2%~0.4%,近年来患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多数研究报道在1%之上。
国内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指拥有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患病率1.18%~2.45%。2012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监测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为1/68。
孤独症或孤独谱系障碍的患病率之所以日益增高,原因尚不清楚。除公众意识增强、诊断水平提高外,有学者认为环境因素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为2.3∶1~6.5∶1。虽然女性孤独症患儿少见,但有研究显报道其症状往往相对较重,且容易合并癫痫。
孤独症分类基本上遵循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的原则,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高功能孤独症:智商在70及以上的孤独症。
低功能孤独症:智商在70以下的孤独症。
另一类分法为:
高功能孤独症IQ≥85。
中功能孤独症55≤IQ≤84。
低功能孤独症IQ≤54。
典型孤独症:全部符合诊断量表标准者。
非典型孤独症:部分符合诊断量表标准者。
冷漠型:对一般的社会交往行为无反应。
主动怪异型:会主动参与社会交往,但方式较为怪异。
被动型:不主动参与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方式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