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指原发于胃黏膜的恶性肿瘤
可有上腹不适、饭后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金牌医生
内侧中
表现:食入花生、鸡蛋、油腻食物后突然发生呕吐,严重者呕吐频繁。
治疗:禁食,持续胃管吸引(胃肠减压)。持续无改善时需要再次手术。
表现:进食(特别是甜食)后,出现上腹胀满、恶心、腹泻、心慌、乏力、出汗等不适。
预防:避免过甜、过浓的流质饮食,餐后平卧30分钟。
表现:心慌、无力、眩晕、出汗、手颤、嗜睡。
治疗:症状发生后适当进食,手术初期少吃多餐,逐步适应。
表现: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
治疗:克服惧食心理,保持总能量及营养摄入充足。
表现:有皮肤黏膜苍白等贫血表现,或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发生。
治疗:调整饮食或药物补充维生素、叶酸等,严重者需输血。
白细胞减少时,会更容易发生感染。化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着凉,减少与人群的密切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少食多餐,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止吐的药物。
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如体温超过38℃,并有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复诊。
往往和贫血有关,需要充足的休息并且加强营养,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能帮助你缓解不适。必要时,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纠正贫血。
放化疗时可能会有脱发,在治疗结束后,头发还会再长出来,不用过于担心。
放疗时会出现皮肤干燥、发痒,要注意照射部位的皮肤,要减少摩擦和刺激。出现蜕皮和结痂时,不要用手撕剥。
了解胃癌:家人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习有关胃癌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照顾患者。
情感支持:胃癌患者常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或情绪改变,作为家人,要注意提供情感支持,向患者讲解胃癌相关知识,并告知治疗必要性,帮助其树立治愈信心以及乐观的生活状态。
转移注意力:家人可鼓励患者通过适量运动、看电影、听轻音乐、读书、公园散心等方式放松,促进心理健康。
对于胃癌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复发和降低死亡的风险。
保证睡眠:患者应该多休息,确保足够的睡眠。
保持健康的体重:特别是在胃癌术后,应定期监测体重,鼓励少食多餐,必要时转诊至营养师或营养部门进行个体化辅导。
适当参与体力活动:适合胃癌患者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骑自行车、瑜伽等,可以根据自己爱好的来选择,坚持每周3~5次。
坚持观察大便情况:如果发现黑便,建议就医,以明确是否发生胃肠道出血。
慎用保健品:从食物来源中获取营养而不能依赖于营养保健品。不推荐常规摄入营养保健品用于控制癌症。
循序渐进,逐渐过渡饮食。少吃多餐,细嚼慢咽。
限制餐间、餐后液体食物摄入,每餐配以面包,烤馒头干,饼干。餐前或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才可饮用汤汁、饮料、茶水等。
限制糖类食物摄入,糖类供能应占总热量的50%~60%。
解除惧食心理,保证营养充足。
建议长期限制生、冷、硬等不易消化食物。
手术后72小时禁食。
3~4天时,肠功能恢复后,进食清流质饮食(米汤、豆浆等),逐渐改为稠流质饮食(麦片粥、藕粉等),再到全量流食(浓肉汤、牛乳等)。
5~6天时进食少渣半流食(稀粥类、菜泥、果泥等),持续2周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各种普通粥类)。
1个月后可改为软饭。
随着胃容量增加可恢复至普通饮食,约需半年。
主要摄入肉类、蛋类、鱼、大豆、奶等高热量、高蛋白食物。
主食以小米、胚芽米、麦片等为主。
蔬菜可以选择红薯叶、菠菜、莴笋等。
可以吃任意水果,不过最好榨成汁或做成果泥。
每日进食的蔬菜和水果加起来要达到5种。
少吃烟熏、油炸、烘烤类食物,食物以清蒸、清炖、白灼为佳。
进食不宜过快、过烫。
胃切除后会对日常的服药造成一些影响,建议首选液体剂型的药物。
固体制剂:普通片剂和胶囊等,需要将药片尽可能碾碎。
胶囊制剂:需要去掉胶囊壳调成糊状物或溶解到水中服用。
肠溶制剂或缓释制剂:正常服用即可,不可碾碎。
胃癌治疗后都需要定期复查。复查目的在于疗效的监测,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检查以影像检查为主,如胸部CT、腹部CT或B超等。
随诊内容,无特指即为每次都要进行的项目。
随诊频率:术后2年内,每3 月1次, 3~5年每6个月1次,5年后每1年1次。
随诊内容:血液学检查(CEA和CA19-9)、体重监测,监测频率同临床检查。
超声检查,每半年1次。
胸、腹CT检查:每年1次。
胃镜检查:每年1次(当CEA提示异常时随时检查)。
随诊/监测频率:前2年每3个月1次,然后半年1次至第5年。
随诊/监测内容:血液学检查(CEA和CA19-9)、体重监测,每半年1次超声或胸、腹CT检查(当CEA提示异常时)。
注意饮食健康,多吃含维生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吃腌制食品和不吃发霉的食品。
注意饮食卫生,做好粮食、水果的防霉工作,保护饮用水的卫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进食不宜过快、过烫、过硬,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大量饮酒和过度吸烟。
积极治疗胃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如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疾病。
对高发区和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胃癌的筛查。
避免长期口服对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PG可分为PGⅠ和PGⅡ,我国胃癌筛查采用PGⅠ浓度≤70μg/L且PGⅠ/PGⅡ≤3.0作为胃癌高危人群标准。
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该指标升高,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
Hp感染检测:该指标阳性说明存在Hp感染,存在胃癌发生的风险。主要包括血清Hp抗体检测与尿素呼气试验(UBT)。
常用的有电子胃镜筛查、磁控胶囊胃镜筛查和高清内镜检查等。
电子胃镜:是胃癌的主要诊断手段。可观察胃内黏膜的全貌,病灶位置、形态、范围、出血、溃疡形成等,可取肿瘤边缘组织或疑似肿瘤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磁控胶囊胃镜(MCE):是将胶囊内镜(CE)技术和磁控技术成功结合的新一代主动式胶囊内镜,具有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