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指肠的一段套入与其相连的肠管腔内的疾病
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腹部肿块
发病可能与食物、器质性病变等导致肠蠕动节律紊乱有关
根据病情选择灌肠疗法或手术治疗等
金牌医生
内侧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可以诊断肠套叠,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一般为小儿,尤其是2岁以下小儿。
可能曾经患过肠套叠,或有肠息肉等肠道疾病。
近期有饮食刺激或有病毒感染等情况。
如果阵发性腹痛、血便和腹部肿物同时存在,即可明确诊断。
腹部触诊可发现肿物呈腊肠样、光滑、实性,有弹性,可略微活动;右下腹可较松软,有空虚感。
如果没有出现血便,可以进行直肠指诊,可发现手套上有血迹。
肠套叠一般不需要实验室检查,但如果出现感染表现,或许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大多在难以触及腹部肿物时使用。
可发现肠套叠横断面呈“同心圆”或“靶环”影像,纵断面呈“套筒”影。
超声监视下还可进行经肛门水压灌肠,可发现“同心圆”或“套筒征”等超声影像消失,同时完成诊断和治疗。
适合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可以同时对早期肠套叠进行治疗。
检查过程是经肛门注入钡剂或空气,并进行X线造影。
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可发现套叠部位充盈缺损和钡剂前端的杯口影,钡剂进入鞘部与套入部之间,可出现线条状或弹簧状阴影。
空气灌肠后进行造影,可发现杯口阴影,能清楚看见套叠头的块影。
肠套叠需要与细菌性痢疾、梅克尔憩室、过敏性紫癜、其他原因导致的肠梗阻等鉴别。
相同点:均可出现腹痛、血便等症状。
不同点:细菌性痢疾多发生于夏季,有腹泻、里急后重、高热等症状。粪便检查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细菌培养呈阳性。细菌性痢疾有可能诱发肠套叠。
相同点:均可出现大量血便。
不同点:梅克尔憩室出现血便时多不伴疼痛,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鉴别。梅克尔憩室可并发肠梗阻。
相同点:均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有时可触及腹部肿块。
不同点:过敏性紫癜可伴有出血性皮疹、关节肿痛,部分可发现蛋白尿或血尿。
相同点:都可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
不同点:肠内、肠外肿瘤,蛔虫等都可导致肠梗阻,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鉴别,肿瘤可发现占位性病变。蛔虫还可通过粪便检查帮助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