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指肠的一段套入与其相连的肠管腔内的疾病
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腹部肿块
发病可能与食物、器质性病变等导致肠蠕动节律紊乱有关
根据病情选择灌肠疗法或手术治疗等
金牌医生
内侧中
腹痛常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绞痛,发作较有规律。
如果小儿不会说话,可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拒乳或拒绝进食,持续10~20分钟后可缓解,小儿停止哭闹或可入睡,间歇5~10分钟或更长时间后再次发作。
肠套叠反复、规律发作,可导致小儿精神状态变差,出现嗜睡、面色苍白。
个别小儿腹痛、哭闹不明显,以面色苍白、嗜睡、精神萎靡为早期症状,称为无痛型肠套叠。
血便是急性肠套叠的重要症状。
肠套叠发病开始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
8~12小时后,可出现暗红色血便或血黏液混合物,称为红色果酱样便。
少数可在发病早期就出现大量血便。
触摸腹部,可在套叠发生位置(多为右上腹肋缘下或脐上)发现肿块。
可呈腊肠样,光滑,不柔软。
早期腹部柔软,不伴腹胀;晚期可出现腹胀、腹肌紧张、按压痛等。
呕吐多在腹痛发生后不久出现。
呕吐物一开始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之后可带有胆汁,晚期可为粪便样液体。
年龄越大,肠套叠发病过程越缓慢。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和腹部肿块,血便、呕吐都不常见。
腹痛的程度相对较轻,可发现上腹部或脐周肿块。
套叠的肠管自行复位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之后可多次反复发作。
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多无明显伴随症状。
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可出现皮肤失去弹性、眼窝凹陷等严重脱水表现,以及发热、嗜睡、昏迷等症状。
如果肠管套叠时牵拉附着在肠管上的肠系膜,就有可能压迫肠系膜上的血管,导致肠管发生缺血、坏死。
如果肠套叠长时间没有缓解,可能会出现继发性感染,导致腹膜炎。
发生腹膜炎时,除典型症状外,可伴有高热、面色苍白、虚弱等症状,以及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等体征。
频繁呕吐、血便,可造成体内水、电解质流失,出现水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