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指食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早期食管癌症状不明显,中晚期典型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致病因素是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
早期食管癌可选择内镜下治疗,进展期食管癌常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临床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目的是初步了解病情,为进一步检查及诊断做好准备。
早期食管癌,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一般无特殊发现。
对于中、晚期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衰弱、消瘦、贫血及脱水现象。
医生在检查时,会重点观察双侧锁骨上窝深部有无淋巴结肿大,左上腹深部是否有肿块,必要时需要直肠指检以明确盆腔有无癌种植。
食管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检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等。
上述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各有特点,优势互补,医生会综合运用这些检查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食管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目前诊断食管癌最直接、最简便、最经济,而且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优势:可发现早期黏膜表浅病变,对中晚期食管癌诊断价值更大,对于食管癌的位置和长度判断较直观。
劣势:对食管外侵诊断正确率较低,对纵隔淋巴结转移不能诊断。
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手段,CT有助于食管癌分期及预后判断。
优势:CT检查可以在术前明确病变范围、外侵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远处有无转移等情况,也可用于术后(或放化疗后)疗效评价。
劣势:无法准确评估肿瘤外侵情况及小淋巴结转移情况。
优势:MRI检查无放射性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多参数扫描。
劣势:成像清晰度低,较少用于胸部食管癌分期评估。扫描时间较长,受呼吸及心跳伪影干扰较多,一般不用于疗效评价。
食管癌患者颈部和腹部超声检查可为肿瘤分期提供补充信息,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颈部和腹部淋巴结及腹部器官是否有转移及胸腹水的评估。
优势
观察颈部淋巴结、肝脏、肾脏等部位及脏器有无转移瘤。
可用于胸腔、心包腔积液的检查及抽液体前的定位。
超声引导下穿刺可对颈部淋巴结、实质脏器的转移瘤进行穿刺活检获得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劣势:超声检查通常并不能直接对食管病灶进行观察和诊断。
优势
PET-CT在食管癌病灶检测方面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可确定食管癌原发灶的范围,了解周围淋巴结有否转移及转移的范围,准确判断肿瘤分期。
可用于食管癌的疗效评价,术前放疗及化疗均推荐应用PET-CT检查。
目前认为PET-CT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指标前景发展很好的检查工具。
劣势:费用昂贵。
血常规、肝肾功能、肝炎、梅毒、艾滋病等抗原抗体检查、凝血功能等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为了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骨转移: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肝转移:血液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营养状况评估:进食不适感,特别是晚期吞咽困难,可用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等。
目前常用于食管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放疗敏感度预测和疗效监测。
上述标志物联合应用,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诊断和预后判断及随诊观察的准确度。
食管癌的内镜检查主要有普通白光纤维内镜检查、色素内镜及超声内镜等。
在普通胃镜观察下,早期食管癌可以表现为食管黏膜病灶,有以下几种状态:
红区:即边界清楚的红色灶区,底部平坦。
糜烂灶:多为边界清楚、稍凹陷的红色糜烂状病灶。
斑块:多为类白色、边界清楚、稍隆起的斑块状病灶。
结节:直径在1厘米以内,隆起的表面黏膜粗糙或糜烂状的结节病灶。
黏膜粗糙:指局部黏膜粗糙不规则、无明确边界的状态。
局部黏膜上皮增厚的病灶:常遮盖其下的血管纹理,显示黏膜血管网紊乱、缺失或截断等特点。
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或菜花样肿物,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苍白发僵,触之易出血,还可见溃疡,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
如CT显示食管病变位于胸中上段或颈段,与气管膜部或左主支气管关系密切,应同时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观察气管、支气管是否受侵。
将各种染料喷洒在食管管腔上后,病灶可与正常黏膜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超声内镜检查是食管癌患者治疗前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检查。
早期食管癌的典型表现为局限于黏膜层且不超过黏膜下层的低回声病灶。
超声内镜可以清楚显示食管管壁层次结构的改变、食管癌浸润深度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食管癌局部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也非常高。
联合FNA(细针穿刺),可进一步提高对可疑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由于超声波穿透力有限,难以用于远处转移的评估,需要结合CT、MRI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下列之一者可确诊为食管癌。
纤维食管镜检查刷片细胞学或活检为癌。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食管外转移病变(锁骨上淋巴结、皮肤结节等)经活检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食管癌转移病灶。
一般使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
对癌症的分期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正确地评价疗效,判断预后。
目前食管癌TNM分期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联合制定的分期系统,主要基于T、N、M、G、L五个要素:
T:代表原发肿瘤的范围,主要指肿瘤原发灶的大小及外侵程度。
N: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包括转移的个数和区域范围。
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主要是其他器官也出现了癌细胞。
G:代表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如高分化(G1)、中分化(G2)、低分化(G3)。
L:代表肿瘤的位置,适用于鳞癌,包括上段、中段及下段。
注:TNM及G后面会附加阿拉伯数字1~4等,数字越大,一般表示越严重。
根据不同的TNM分期,最后确定出患者总的总体分期(与预后相关),用罗马字母Ⅰ、Ⅱ、Ⅲ和Ⅳ期表示。
根据《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8版)》相关内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总体分期如下:
总体分期&TNM分期&组织学分级&部位|0&Tis N0 M0&G1&任何部位|ⅠA&T1a N0 M0&G1&任何部位|ⅠB&T1a N0 M0&G2-3&任何部位|ⅠA&T1a N0 M0&分化程度不确定&任何部位|ⅠB&T1b N0 M0&G1-3&任何部位|ⅠB&T1b N0 M0&分化程度不确定&任何部位|ⅠB&T2 N0 M0&G1&任何部位|ⅡA&T2 N0 M0&G2-3&任何部位|ⅡA&T2 N0 M0&分化程度不确定&任何部位|ⅡA&T3 N0 M0&任何分化&下段食管|ⅡA&T3 N0 M0&G1&上或中段食管|ⅡB&T3 N0 M0&G2-3&上或中段食管|ⅡB&T3 N0 M0&分化程度不确定&任何部位|ⅡB&T3 N0 M0&任何分化&部位不确定|ⅡB&T1 N1 M0&任何分化&任何部位|ⅢA&T1N2 M0&任何分化&任何部位|ⅢA&T2 N1 M0&任何分化&任何部位|ⅢB&T2 N2 M0&任何分化&任何部位|ⅢB&T3 N1-2 M0&任何分化&任何部位|ⅢB&T4a N0-1 M0&任何分化&任何部位|ⅣA&T4a N2 M0&任何分化&任何部位|ⅣA&T4b N0-2 M0&任何分化&任何部位|ⅣA&任何T N3 M0&任何分化&任何部位|ⅣB&任何T 任何N M1&任何分化&任何部位
食管癌的鉴别诊断,主要需与其他食管良恶性疾病和食管周围疾病对食管的压迫和侵犯所致的一些改变进行鉴别。
食管其他恶性肿瘤很少见,包括癌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对食管的侵犯等。
相同点:一般检查相似。
不同点:最终鉴别手段为活检病理检查。
主要应鉴别平滑肌瘤、腺瘤、脂肪瘤、乳头状瘤、血管瘤等食管良性肿瘤,以及息肉、囊肿、弥漫性平滑肌瘤病和异位症等瘤样病变。在这些疾病中,平滑肌瘤占50%~70%。
相同点:在影像学上都可能有类似占位的表现。
不同点: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活检病理等鉴别。
提示:怀疑平滑肌瘤时不能活检,以免产生炎症粘连而导致手术切除时黏膜破损。
主要包括食管良性狭窄、贲门失弛症、消化性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结核等与食管癌的鉴别。
相同点:都有可能出现类似食管癌的表现。
不同点:要根据病史、食管镜+活检病理检查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