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指食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早期食管癌症状不明显,中晚期典型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致病因素是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
早期食管癌可选择内镜下治疗,进展期食管癌常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目前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免疫治疗。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如术前放疗+手术、术前放化疗+手术、术前化疗+手术、术前免疫治疗加化疗+手术。
术后辅助治疗包括手术+术后放疗、手术+术后化疗等。
医生会根据病期早晚、病变部位、年龄大小、一般身体状态等决定最佳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内镜下切除治疗主要用于淋巴结转移风险低且可能完整切除的早期食管癌病变。
对于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或黏膜剥离术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内镜治疗可大致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或剥离术治疗与非切除方式治疗。非切除方式治疗可导致肿瘤毁损,但不能获得组织标本进行精确的病理学评估,也无法明确肿瘤是否完整切除,治疗后需密切随诊。
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方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下非切除治疗方式:射频消融术、光动力疗法、氩离子凝固术、激光疗法等。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早期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二者疗效相当,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
国内尚无统一规范的内镜下切除适应证,但较为公认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如下:
病变层次局限在上皮层或黏膜固有层的食管癌(M1、M2)。
食管黏膜重度异型增生。
病变浸润黏膜肌层或黏膜下浅层(M3、SM1),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外科手术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根治性手段之一,在早期阶段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在中晚期阶段,通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使其中一部分患者达到根治,其他患者生命得以延长。
早期食管癌主要治疗以内镜下黏膜切除和黏膜剥离术为主。
T1b~3 N0~1 M0期,可首选手术治疗。
T1b~4a N1~2 M0期,可选择先行术前辅助放化疗或放疗,术前辅助治疗结束后再评估是否可以手术治疗。
任何T4b或N3或M1期,一般推荐行根治性放化疗,而非手术治疗。
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无远处转移,术前评估可切除,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者。
常规开胸或胸腹腔镜辅助微创食管癌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是目前常规的手术方法。
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尤其是呼吸道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对于适合胸腔镜手术切除者(T1~3 N0~1 M0),目前推荐经右胸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对于经放化疗降期者,优先推荐经右胸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以减少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
食管癌术后需要特殊护理,以下护理措施仅供参考了解,具体详细的护理注意事项建议遵医嘱。
术后第1日,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可使用深呼吸训练器锻炼,促使肺膨胀,防止肺不张与肺部感染。
术后一般需禁饮禁食1周左右,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但快速康复者遵医嘱可以术后第2日开始试饮水、进食流质食物。
拔出胃管24小时后,若无特殊情况,遵医嘱可开始进食。先试饮少量水,常规康复者术后第7日可开始试饮水和进食全清流质,少量多次。
术后3~4周患者若无特殊不适可进普食,但仍应注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进食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
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包括质硬的药片和带骨刺的鱼肉类、花生、豆类等,以防后期吻合口瘘。
部分患者可有反酸、呕吐等症状,平卧时加重,建议进食后2小时内勿平卧,睡眠时将床头抬高。
食管胃吻合术后,可由于胃拉入胸腔、肺受压而出现胸闷、进食后呼吸困难,建议少食多餐,1~2个月后,症状多可缓解。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利用细胞毒性药物消灭癌细胞的全身治疗手段,大致可分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治疗及姑息化疗等。
新辅助化疗有利于肿瘤降期、消灭全身微小转移灶,并观察肿瘤对该方案化疗的反应程度,指导术后治疗。
食管鳞癌:一般建议行术前放化疗,效果更佳。近年开始试用免疫治疗加化疗。
食管腺癌:对于可手术切除的食管下段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推荐行新辅助化疗或试用免疫治疗加化疗,帮助提高5年生存率,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死亡率。
辅助化疗一般在术后4周以后开始。
化疗时机
术后恢复良好、考虑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可在术后4周完善化疗前检查并开始辅助化疗;
如果患者术后恢复欠佳,可适当延迟辅助化疗,但不宜超过术后2个月。
食管鳞癌:术后是否常规进行辅助化疗仍存在争议,对术后病理证实区域淋巴结转移(N+)的患者,可选择行2~3个周期术后辅助化疗。
食管腺癌:对于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并完成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术后可沿用原方案行辅助化疗。
对转移性或复发性食管癌患者,如能耐受,推荐行化疗加放疗。
转移性食管癌经全身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可更换方案化疗。
根治性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如能耐受,可行化疗。
食管癌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5-FU)、顺铂、紫杉醇、伊立替康等。
以下方案仅供科普了解,具体治疗方案可能有所不同,请遵医嘱。
顺铂与5-FU:每3~4周重复。
紫杉醇与顺铂:每3周重复。
紫杉醇与顺铂:每2周重复。
表柔比星、顺铂及5-FU(ECF):每3周重复,5-FU持续给药。
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EOX):每3周重复,卡培他滨持续口服。
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及5-FU(FLO):每2周重复。
多西他赛、顺铂及5-FU(改良的DCF方案):每3周重复。
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每周重复,连用6周后,休2周。
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每2周重复。
化疗期间应根据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特点,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应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是相对常见的不良反应。
一般需要化疗后每周复查1~2次血常规。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患者血象变化的特点,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医生可能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介素-11(IL-11)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等药物治疗,酌情使用止血药物。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可发生于化疗后数小时或数天。
食欲下降:医生可能会给予口服营养制剂和增强食欲的药物,如甲地孕酮等。或者放置胃或空肠营养管并通过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必要时应静脉营养支持。
腹泻:注意避免进食寒凉和粗纤维丰富的食物,及时服用止泻药。
化疗前应患者要如实告知医生有无肝炎病史,并在每化疗周期复查1次肝肾功能。
一旦出现肝功能损害,医生可能会给予保肝药物治疗。
肾功能不全者,医生会禁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在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顺铂时,会注意足量水化。
应用奥沙利铂等药物前,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触寒冷物品,医生可能会给予营养神经药物。若有严重神经毒性应停药。
使用糖皮质激素、H₂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预处理可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
使用易引起过敏的化疗药时,应在给药后2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应立即停药,并予以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吸氧、升压药等抢救。
药物治疗,尤其是化疗为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具体用法请参考国家卫健委制定的诊疗规范、NCCN指南、中华医学会或中国医师协会制定的指南、药物百科等,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95%以上均为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相对敏感,而且70%的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放疗无疑是手术之外较好的治疗措施。
目前对于中、晚期的可手术、不可手术或拒绝手术的食管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或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重要的治疗原则。
可手术食管癌,经术前放疗后,5年生存率可由33%提高至47%。
不可手术食管癌,也在应用先进的调强放疗技术和同步放化疗后,5年生存率从单纯放疗时代的5%提高到现在的15%~20%。
食管癌的放疗主要可分为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及姑息性放疗等。
适用人群:能耐受手术的T3~4a N+ M0的患者。
治疗意义:将不可手术食管癌转化为可手术。如仍不可手术,则继续行根治性放疗。
适用人群
R1(包括环周切缘+)或R2切除。
R0切除,鳞癌,病理分期N+,或T4a N0,淋巴结被膜受侵。
腺癌,病理分期N+,或T3~4a N0,或T2 N0中具有高危因素(低分化,脉管瘤栓,神经侵犯,<50岁)的下段或食管胃交界癌等。
治疗意义:术中切除不完全的残留癌组织,可以通过术后放疗进一步清除,减少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概率。
适用人群
T4b N0~3。
颈段食管癌或颈胸交界癌距环咽肌<5厘米。
经术前放疗后评估仍然不可手术切除。
存在手术禁忌证。
手术风险大,如高龄、严重心肺疾患等。
患者拒绝手术。
治疗意义:尽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
适用人群
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术前未行放疗)。
较为广泛的多站淋巴结转移。
骨转移、脑转移等远处转移病变等。
治疗意义: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尽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食管癌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一位,达60%~85%。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以便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有利于提高放化疗的完成率,进而提高肿瘤控制率。
还能帮助患者尽快度过不良反应恢复期,缩短肿瘤治疗间歇期。
食管穿孔是食管癌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发生在放疗前、放疗中或放疗后。
表现:穿孔前的临床表现多有发热、胸背部疼痛或不适、实验室炎性指标升高等。一旦穿孔,胸背痛消失,并可能伴有饮水呛咳。
处理
食管穿孔后停止放化疗,同时禁食水、静脉抗炎、抑酸、置鼻饲管或胃造瘘,补充蛋白等。
根据食管穿孔的部位酌情置入食管支架。
放疗期间多数患者会出现放射性食管炎。
表现:吞咽疼痛、进食梗阻感加重。
处理
如果不影响每日进食量可观察,进软食、半流食等,多饮水;
中重度疼痛影响进食,可给予静脉补液、抗炎、激素对症处理。
溃疡不明显者可给予镇痛药物或贴剂。
气管受到放射线照射时可能产生气道反应。
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但咳嗽的原因较多,上呼吸道感染、食管反流等均可能造成咳嗽。
处理
一般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较好,可一日数次,每次15~20分钟。
雾化液可加入氨溴索、异丙托溴铵、糜蛋白酶、少量激素等。
放疗期间因食管局部水肿,可能出现梗阻加重的情况。
表现:唾液增多,进食困难。
处理
已置入鼻饲管或胃造瘘者不用特殊处理。
无管饲的患者,可静脉营养支持,口服流质营养餐,或临时置入鼻饲管。
必要时内镜下食管扩张。
临床研究有可能在现有标准治疗基础上或失败后,给部分患者带来获益。
鉴于食管癌的药物治疗在很多情形下缺乏标准方案,因此鼓励患者在自愿前提下参加与适宜的临床研究。
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分子为靶点,利用分子靶向药物特异性阻断该靶点的生物学功能,选择性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清除肿瘤目的的治疗方法。
目前,关于食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都在临床研究阶段。
西妥昔单抗、厄洛替尼、曲妥珠单抗和贝伐单抗等已进入临床试验中,并显示出一定的治疗前景,为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希望。
曲妥珠单抗已被推荐用于HER2阳性远处转移性食管腺癌的一线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的免疫机制,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法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国外有多项临床研究初步观察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转移性食管癌二线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卡瑞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及纳武利尤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推荐用于远处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二线治疗。
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改善手术后并发症,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可以作为食管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对于高龄、体质差、病情严重而无法耐受西医治疗的患者,中医药可以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
对于早期发现的食管癌前病变,如食管溃疡与食管炎、食管黏膜白斑、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食管瘢痕狭窄等,可选择中医药治疗和调理,且需要加以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可能延缓肿瘤的发生。
秘方、偏方、民间土方等方法治疗没有科学依据,适应证、有效性也不明确,安全性难以保证,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