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支区内的疼痛综合征
主要症状为疼痛,自腰臀部向大腿后面、小腿外侧和足背处放射
多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脊椎病变引起
主要采用药物、手术或物理治疗等方法
金牌医生
内侧中
适度卧床,将身体调整于舒适的姿势,同时尽量减少患侧下肢活动。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者,急性期可睡硬板床,休息1~2周大多症状可缓解。
坐位时最好佩戴腰围。
症状较轻者,可适当进行蜷腿等活动,以减轻神经根的张力,缓解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者,需避免久坐、弯腰等姿势,此有助于缓解疼痛。
以止痛治疗为主,也可加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可选用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吲哚美辛等。
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溃疡、穿孔、出血等,也有发生心血管事件和皮肤过敏反应的风险。
胃肠道疾病史和心梗、脑梗史患者慎用。
适用于中至重度疼痛,常用曲马朵。
不良反应主要有眩晕、恶心、呕吐、出汗等,剂量过大可抑制呼吸。
驾驶员、操作机械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有自杀念头或成瘾倾向者避免服用。
适用于局部封闭治疗,通过抑制神经功能,减轻疼痛,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可迅速缓解疼痛,适用于疼痛严重或持续者,常用药物为曲安奈德。
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大,一般用于局部封闭治疗。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疼痛,常用药物有甘露醇等。
需专业医生开具,并在医院内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疼痛。
常用药物有地西泮、乙哌立松、环苯扎林等。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侧肢体麻木的症状。
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₁、甲钴胺、神经节苷脂等。
急性期可选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以快速减轻疼痛。
急性期疼痛减轻后或非急性期,可选用感应电、碘离子透入及热疗等。
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或慢性复发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管内肿瘤等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适用于神经根受压严重,病情持续加重,出现下肢肌力不断下降,无法入睡等症状的坐骨神经痛。
去除椎间盘突出部分,以减轻对坐骨神经的压迫。
改善椎管狭窄,解除对坐骨神经的压迫。
手术后要使用硬板床,尽量平躺,保持脊柱稳定。
根据手术的情况,一般术后1天即可以下地活动,尽量减少患肢活动,避免负重。
手术1周后,可以进行两侧或一侧的直腿抬高练习,以减少神经根粘连。
手术2周后,可以进行屈髋、屈膝的练习。
可以戴腰围,加强支撑,但戴时间不应超过1个月。
中医治疗常用针灸、按摩、小针刀及中药等方法。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通经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以促进神经根水肿和周围炎症的吸收,促进神经元的新陈代谢。
有研究发现,针灸可缓解或解除相关肌肉的痉挛,从而缓解神经根压迫。
选取正确的穴位是关键,常取膀胱经、胆经穴位。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通过运用拿、点、按、理筋等,增强机体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肌肉痉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按摩时常选用臀部的环跳穴和秩边穴,也可对髋关节、膝关节进行牵拉、旋转。
小针刀针刺肌肤筋膜可起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淋巴回流,促进新陈代谢及炎性物质、代谢废物吸收。
小针刀深入到肌肉内里病变位置,可对病变组织进行剥离,解除坐骨神经卡压,从而消除疼痛。
以行气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
常选用扶正祛邪的中药方剂治疗,如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皂独附姜汤、痛痹汤加减等。
还可选用当归、红花、乳香、没药、川牛膝泡于醋中,4小时后再放入锅中煮沸,将纱布浸湿后,趁热敷于腰臀部。
本病可以采取中医自我疗法进行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