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指肠的一段套入与其相连的肠管腔内的疾病
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腹部肿块
发病可能与食物、器质性病变等导致肠蠕动节律紊乱有关
根据病情选择灌肠疗法或手术治疗等
金牌医生
内侧中
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段套入与之相连的管腔内的疾病。
肠套叠是导致婴儿肠梗阻的首要原因,也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1岁以内的患儿占60%,但新生儿罕见,2岁以内的患儿占80%。
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两者比例为3∶1~2∶1。
肠套叠春季多见,与胃肠道病毒流感的流行时间一致。
中国儿童急性肠套叠的发生率高于欧美。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也是婴幼儿肠套叠的主要类型。
继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成人,多有原发肠道疾病。婴幼儿发生继发性肠套叠的比例较低。
急性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肥胖健壮的婴幼儿,6~12月龄最多见。
起病急,出现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等典型症状。
慢性肠套叠在小儿中多发生于3岁以上的较大儿童,慢性复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
病程较长,多在10~15天,症状相对较轻。
小肠套入小肠,少见。
回盲型:以回盲瓣为头部,带领回肠末端套入升结肠,盲肠、阑尾也翻入结肠内;占总数的50%~60%,是最常见的类型。
回结型:回肠从距离回盲瓣几厘米处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约占30%。
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回肠,再一起套入结肠,约占10%。
结肠套入结肠,少见。
回结肠套叠和小肠套叠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