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瑜医生

曾颖瑜

副主任医师 免疫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曾颖瑜
暂无 接诊率
暂无 问诊量
暂无平均回复
保证医生真实
未使用随时退
不满意可申诉

在线问诊

邀请开通

电话问诊

暂未开通

视频问诊

暂未开通

医生健康号
曾颖瑜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4-12-17

得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

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1、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所以它的治疗是长期、慢性的,医生主要会根据病人的情况选取一些药物,比如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布洛芬、美洛昔康,还有一些双氯芬酸等等。2、抗风湿药治疗:同时,除了非甾体的抗炎药治疗,还
曾颖瑜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4-12-15

痛风怎么缓解疼痛

痛风发作的疼痛要使用的治疗是采取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比如服用布洛芬、双氯酚酸、美洛昔康等。如果炎症特别剧烈的情况下,医生还会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去控制炎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对胃部、胃黏膜都会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如果有胃部病史的病人,要采取一些保护胃黏膜的
曾颖瑜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4-12-15

痛风怎么缓解疼痛

痛风发作的疼痛要使用的治疗是采取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比如服用布洛芬、双氯酚酸、美洛昔康等。如果炎症特别剧烈的情况下,医生还会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去控制炎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对胃部、胃黏膜都会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如果有胃部病史的病人,要采取一些保护胃黏膜的
曾颖瑜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4-11-15

抗结核化疗的时候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是

结核药一般指抗结核药物,此类药物可能会引发尿酸升高。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可能会使体内机能出现异常状况,且所服用的抗结核药物易刺激肾脏,抑制尿酸排泄,进而导致尿酸逐步升高。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盐酸乙胺丁醇片等,它们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杀灭作用。尿酸是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其在水中溶解度较低。在抗结核药物中,通常吡嗪酰胺片和盐酸乙胺丁醇片会引起患者血尿酸升高。 一、抗结核药物要严格按医生要求足疗程、足量使用,不可随意停药,否则可能因用药不当致肾功能逐渐下降,使尿酸持续升高。 1.(1)吡嗪酰胺片可能导致尿酸升高。 (2)盐酸乙胺丁醇片也可能导致尿酸升高。 二、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以抑制尿酸高情况,促使尿酸恢复正常,如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 患者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如海鲜、动物肝脏、啤酒等;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葡萄、西红柿等,这有利于机体恢复。 总之,服用抗结核药物需关注尿酸变化,做好相应调整和生活管理。
曾颖瑜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4-11-15

痛风病人可以吃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致血尿酸增高而引发组织损伤的疾病,其发作期与稳定期的注意事项有别。饮食上主要吃低嘌呤食物。痛风发作期有关节红、肿、热、痛症状,需注意: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可安放支架托起被子以减轻患部压力,从而缓解症状;二、遵医嘱用药,常用药物如秋水仙碱片、吲哚美辛肠溶片等可帮助改善症状。痛风稳定期通常无明显不适,以日常护理为主,要做到:1.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过多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肝脏、海鲜、豆制品等;2.增加每日饮水;3.适当进行乒乓球、跳绳等运动,利于控制体内尿酸水平,减少发作情况。痛风患者可吃食物较多,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包括玉米、小麦、燕麦、小米、高粱米、马铃薯、薏仁等主食,丝瓜、黄瓜、冬瓜、南瓜等蔬菜,哈密瓜、西瓜、梨子、苹果、香蕉、橘子、菠萝等水果,适量进食通常不会摄入过多嘌呤,不会致痛风加重。 尾段总结:总之,对于痛风患者,发作期和稳定期都有相应注意要点,饮食要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发作期要注重休息和用药,稳定期要做好日常护理。
曾颖瑜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4-11-15

你好痛风需要注意什么吃什么最好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致血尿酸增高而引发组织损伤的疾病,其发作期与稳定期注意事项有别。饮食上主要吃低嘌呤食物。痛风发作期有关节红、肿、热、痛等表现,一、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可安放支架托起被子以减轻患部压力,如此可缓解症状;二、要遵医嘱用药,常用药物如秋水仙碱片、吲哚美辛肠溶片等可助改善症状。痛风稳定期通常无明显不适,以日常护理为主,建议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过多食用高嘌呤食物,像动物肝脏、海鲜、豆制品等,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适当进行乒乓球、跳绳等运动,利于控制体内尿酸水平,减少发作情况。痛风患者可吃食物较多,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如玉米、小麦、燕麦、小米、高粱米、马铃薯、薏仁等主食,丝瓜、黄瓜、冬瓜、南瓜等蔬菜,哈密瓜、西瓜、梨子、苹果、香蕉、橘子、菠萝等水果,适量进食通常不会摄入过多嘌呤,不会致痛风加重,无需过度担忧。 总结概况提示:本文主要阐述了痛风的病因,以及发作期和稳定期的不同注意事项,包括发作期的休息与用药、稳定期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等,还列举了适合痛风患者吃的低嘌呤食物。
曾颖瑜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4-11-15

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区别吗

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在发病原因、皮损情况、其他症状、治疗等方面存在区别。这两种疾病都较为严重,无论出现哪种,患者都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积极配合治疗。具体区别如下: 一、发病原因不同: 1.过敏性紫癜是由于体内受到各种刺激因子影响,如细菌、病毒感染,或特殊药物等导致过敏。过敏原会激活免疫细胞,使其功能紊乱并进一步大量增殖分化,产生较多免疫球蛋白及其他炎性因子,引发异常免疫反应,造成血管炎症,致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皮肤紫癜。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多样,如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等都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人体内控制出血的物质,当血小板过低时,患者会出现出血点甚至自发出血。 二、皮损情况不同: 1.过敏性紫癜初期为斑丘疹,会逐渐变为紫红色淤斑,略高于皮肤表面,按压不变色,可单独存在或融合,呈对称分布,消退后可能有色素沉着。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有大小不一、散在的片状或点状瘀点,分布不对称,不会融合,后期可能出现血肿。 三、其他症状不同: 1.过敏性紫癜患者可有关节疼痛、腹部绞痛,还可能有呕吐、恶心、黑便等情况,也可出现血压增高、尿蛋白升高等现象。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有头晕、头痛、疲惫感,女性月经量增多,还可能有牙龈、鼻腔等其他部位出血,此外,还可出现呕血、血尿等情况。 四、治疗不同: 1.过敏性紫癜在并发肾损害、消化道症状时才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也可使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治疗上首选糖皮质激素药物,也可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二线用药可选择硫唑嘌呤、达那唑、环孢素等。 无论出现哪种紫癜,患者都应积极治疗,一旦出现紫癜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以免耽误病情。同时,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如烧烤、辣椒等,海鲜类食物如螃蟹、海虾等也尽量少吃。 总之,了解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区别,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患者应重视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曾颖瑜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4-11-15

关节炎和风湿病的区别

关节炎和风湿是不同的概念,在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上都存在差异,但也有一定重叠,比如风湿性关节炎。 一、定义 1.关节炎:指人体全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因多种原因引发的炎症,其范围广泛,只要体内关节有炎症都可归为关节炎。 例如创伤性关节炎是因关节受到创伤导致,骨性关节炎多与关节退变有关等。 2.风湿:通常由于不明原因致使患者出现过度免疫应答,进而使骨关节、肌肉、肌腱、筋膜、神经等部位患病。 二、病因 1.关节炎:常与感染、代谢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创伤等有关,按病因可分为化脓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感染因素如细菌感染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自身免疫因素如类风湿因子异常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 2.风湿:风湿性疾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 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风湿性疾病的风险;自身免疫异常可导致相关疾病发生。 三、症状 1.关节炎:主要有关节功能障碍、疼痛、肿胀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红斑、畸形、骨擦音、肌无力等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畸形;骨性关节炎患者多有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2.风湿:包括发热、肌肉痛以及关节活动受限、肿胀、疼痛等,部分患者会有皮疹、黏膜溃疡、脱发、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伴有皮疹、发热等症状;多发性肌炎患者常有肌无力表现。 四、治疗方法 1.关节炎:患者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也可选择细胞毒药物如甲氨蝶呤等,还可通过手术方法如关节腔穿刺、关节置换、关节融合、关节矫形等进行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的关节炎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有效的手段。 2.风湿:患者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若风湿性疾病为关节病变,通常无法仅靠药物治疗,可选择关节镜手术。 不同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总的来说,关节炎和风湿虽有区别,但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仔细鉴别和精准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曾颖瑜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4-11-15

痛风肿胀怎么消除

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肿痛严重,局部尤其大脚趾关节明显肿胀,可通过如下方式缓解消除: 一、一般治疗:痛风肿胀时,患者应卧床休息并抬高疼痛患肢,利于缓解肿胀状态。对肿胀疼痛明显者,可将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于皮肤,能起到消除肿胀的作用,也可缓解痛风疼痛。 1.卧床休息:患者需保持安静的休息状态,避免患肢活动,以减轻关节负担。 2.抬高患肢:通过抬高患肢,可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肿胀部位的体液积聚。 二、药物治疗:痛风肿胀时,可考虑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布洛芬等,能缓解疼痛、消除肿胀;也可用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消除肿胀。待痛风急性期过后,应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面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等,科学控制尿酸,防止痛风反复发作。 1.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2.秋水仙碱:对缓解痛风症状有一定效果。 3.糖皮质激素:在必要时可快速缓解症状。 三、适当活动:痛风发作多在关节部位,患者病情稳定时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活动关节,可防止病情加重,缓解疼痛、消除肿胀。 (1)体育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增强体质。 (2)活动关节:有助于保持关节灵活性。 总之,对于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上述多种方式来缓解关节肿胀等症状,同时要注意日常的预防和护理,以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