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后痒痒怎么回事

一、局部卫生因素

经期使用卫生巾等产品时,若更换不及时,局部透气性差,经血、分泌物等持续刺激皮肤,易引发瘙痒。女性经期身体抵抗力可能出现波动,若不注重外阴清洁,细菌等微生物易滋生繁殖,进而刺激局部皮肤导致瘙痒。尤其青春期女性,因生理结构特点,更需关注经期局部卫生情况。

二、感染因素

1.霉菌性阴道炎:经期后阴道酸碱平衡改变,适宜霉菌繁殖,可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多呈豆腐渣样。这是由于经期阴道环境变化,破坏了原有的菌群平衡,霉菌大量生长侵袭所致。

2.细菌性阴道病:经期后阴道菌群失调,加德纳菌等病原菌大量繁殖,引发阴道炎症,表现为外阴瘙痒伴异常异味。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是主要诱因,经期局部环境改变易促使菌群失调发生。

3.滴虫性阴道炎:经期后阴道环境适合滴虫生长,感染后会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呈泡沫样。滴虫在适宜的阴道环境下大量繁殖,刺激阴道及外阴组织引发瘙痒等症状。

三、过敏因素

对卫生巾、卫生棉条等产品的材质过敏,经期使用后局部接触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瘙痒症状。不同个体对材质的过敏反应存在差异,部分女性可能因材质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现象。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期女性:孕期激素水平变化,经期后局部环境改变更明显,若出现瘙痒需谨慎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因孕期用药需特别考量对胎儿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局部易受真菌等感染,经期后更易出现瘙痒情况,此类人群需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注意经期局部卫生,降低感染风险。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生理结构特殊,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易受局部卫生及感染因素影响,应加强经期卫生宣教,指导正确的外阴清洁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