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因素
(一)姿势不当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伏案低头看手机、电脑,或睡眠时手臂被压迫,会影响手部血液循环。例如,长时间屈肘睡觉,可能导致手臂血管神经受压迫,进而引起双手突然发麻。一般在调整姿势、解除压迫后,血液循环恢复,麻木感会逐渐缓解。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姿势不当出现此情况,年轻人因工作学习常需长时间保持特定姿势,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若睡眠中姿势不良也易发生。
(二)过度换气
在情绪激动、焦虑等情况下,人体可能出现过度换气现象,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引起呼吸性碱中毒,进而出现双手发麻、口周麻木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情绪波动较大的人群中更易发生,比如青春期情绪易波动的人群或更年期情绪不稳定的人群。通过缓慢深呼吸等方式可逐渐缓解过度换气带来的不适。
二、病理性因素
(一)颈椎病
1.发病机制: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会压迫颈部的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双手发麻的症状。多见于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教师等,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加重,发病风险也会增加。不同性别都可能患病,但长期不良姿势的人群更易受累。
2.伴随症状:除双手发麻外,常伴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手部精细动作。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伤周围神经,引起神经病变,导致双手发麻。这在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无论男女,只要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都有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且病程越长,风险越高。
2.伴随症状:除双手发麻外,还可能伴有手脚感觉减退、蚁走感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肢体疼痛等症状。
(三)脑供血不足
1.发病机制: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可能出现双手发麻的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男性和女性患病风险因基础疾病情况而异,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较高。
2.伴随症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短暂性肢体无力等情况。
(四)末梢神经炎
1.发病机制:多种原因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如维生素缺乏(如B族维生素缺乏)、感染、中毒等,导致末梢神经受损,出现双手发麻。长期酗酒者易因B族维生素缺乏引发末梢神经炎;接触某些有毒物质的人群也有患病风险。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具体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
2.伴随症状:双手发麻常呈对称性,可伴有手部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症状。
三、就医建议
如果双手突然发麻频繁发生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可能还会安排颈椎X线、CT、MRI、血糖检测、血液生化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颈椎病引起的双手发麻可能需要进行牵引、理疗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则需要控制血糖并营养神经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