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突然持续发麻是怎么回事

一、神经受压

1.颈椎病

-发病机制: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当颈椎的椎间孔变窄时,会压迫神经根,从而导致双手发麻。长期低头工作、不良的睡眠姿势等因素会增加颈椎病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颈部长期处于前屈姿势,颈椎间盘受到的压力增大,容易发生退变,进而引发颈椎病导致神经受压。

-年龄与性别因素:中老年人较为常见,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都可能患病。

2.腕管综合征

-发病机制:腕部的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多因腕部长期过度活动,如频繁使用鼠标、打字等,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压迫正中神经,引起双手尤其是手部桡侧三个半手指发麻。长期重复性的手部动作会使腕管内组织发生炎症、水肿,进一步加重对神经的压迫。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多见于30-60岁人群,长期从事手部精细劳作的人群发病风险高。

二、血液循环问题

1.动脉供血不足

-发病机制:上肢动脉发生狭窄或堵塞,导致手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双手发麻。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脂质沉积形成斑块,使动脉管腔狭窄。此外,血管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动脉供血不足。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由于血管狭窄,血液流动受阻,手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发麻症状。

-年龄与病史因素:多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

2.静脉回流障碍

-发病机制:上肢静脉回流受阻,如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会影响手部血液的正常回流,导致手部肿胀、发麻。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手臂下垂,可能会影响静脉回流,但一般是短暂的,而静脉血栓形成则是较为严重的情况,血液在静脉内凝固形成血栓,阻碍回流。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卧床的患者、有静脉炎病史的人群容易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年龄较大者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也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神经系统疾病

1.脑梗死

-发病机制:脑部血管发生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可能出现双手发麻症状。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当脑梗死影响到支配手部感觉的神经传导通路时,就会出现双手发麻。

-年龄与病史因素: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2.神经炎

-发病机制: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炎症,引起双手发麻,同时可能伴有肢体无力等症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感染等因素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年龄与感染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感染等诱发因素可能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存在,比如儿童可能因呼吸道感染等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

四、其他因素

1.药物副作用

-发病机制: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双手发麻的副作用,如化疗药物、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药物导致神经毒性作用,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双手发麻症状。例如,某些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周围神经产生毒性,导致手足麻木等不良反应。

-用药史因素:有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神经毒性药物病史的人群需要考虑药物副作用的可能。

2.营养缺乏

-发病机制:如缺乏维生素B12等,维生素B12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缺乏时会导致神经病变,出现双手发麻。长期素食、胃肠道吸收障碍等情况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例如,长期素食的人群如果没有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12,就容易出现营养缺乏性神经病变,引起双手发麻。

-饮食与健康状况因素:长期素食者、胃肠道疾病患者等营养吸收不良的人群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导致双手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