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进排石的药物
1.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它可以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尤其是输尿管下段的平滑肌,从而促进输尿管结石的排出。有研究表明,使用α受体阻滞剂能够增加输尿管结石的排出率,尤其适用于直径小于6mm的输尿管结石。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可以考虑使用,但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部分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也有一定辅助排石作用,例如硝苯地平,它可以通过松弛输尿管平滑肌来帮助结石排出。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等情况。
二、缓解疼痛的药物
1.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缓解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对于一般的疼痛患者可以选用,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要警惕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可能会诱发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使用时需要权衡利弊。
2.阿片类镇痛药:当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等。但阿片类药物有成瘾性等风险,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严格谨慎使用,需在医生严密监护下根据病情使用,并且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
三、控制感染的药物
如果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例如如果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能会选用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对于儿童要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可能会影响软骨发育;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排石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结石较大、嵌顿时间较长等情况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其他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综合判断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