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发的肺部炎症性疾病。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高浓度气溶胶暴露可致气溶胶传播,还可能通过粪-口等途径传播。临床症状
表现多样,常见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按病情严重程度分:
轻型:可低热、轻微乏力,无肺炎表现;
普通型: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出现呼吸窘迫,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₂)/吸氧浓度(FiO₂)≤300mmHg等;
危重型: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休克或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肝酶、乳酸脱氢酶等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影像学:早期呈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诊断依据
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疑似病例需病原学检测确诊,病原学检测包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新冠病毒高度同源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症状相对不典型,多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表现,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弱,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型,应加强监测与护理;
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复杂,需综合基础疾病情况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