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因素
1.牙龈问题:牙龈炎是常见诱因,牙菌斑、牙结石长期积聚刺激牙龈,致牙龈红肿脆弱,刷牙时机械刺激易引发牙龈出血。研究表明,牙龈炎患者牙龈组织存炎症细胞浸润,血管通透性提升,刷牙外力作用下血管破裂出血。牙周炎也可致此,牙周炎使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刷牙时更易出血。
2.咽部刺激:刷牙时牙刷、牙膏等刺激咽部,引发咽部反射性恶心干呕,剧烈干呕可致咽部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部分人咽部敏感,对刷牙刺激反应强烈,易出现干呕并致咽部黏膜损伤出血。
二、全身性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致刷牙易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刷牙轻微刺激可引出血。白血病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因子异常等,出现出血倾向,包括刷牙时呕血。
2.肝脏疾病: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重要器官,肝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致凝血功能异常。像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减退,凝血因子合成不足,易现牙龈出血等症状,刷牙时可表现为干呕后呕血。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会抑制血小板功能或影响凝血过程,增加出血风险,刷牙时可能现干呕后呕血。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饮酒影响口腔及全身健康。吸烟致口腔环境变差,增牙龈炎、牙周炎发生风险;饮酒可损伤肝脏功能,影响凝血因子合成,进而影响出血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留意刷牙方式是否正确,儿童牙龈娇嫩,不正确刷牙方式易损伤牙龈致出血,应教导巴氏刷牙法。女性患者生理期时,体内激素变化致牙龈敏感性增加,更易牙龈出血,刷牙时需注意力度。有基础疾病人群(如血液系统疾病或肝脏疾病患者)本身存出血风险,更应关注口腔卫生,定期就医监测基础疾病,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相关问题。若常现早晨刷牙干呕能呕出血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行口腔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