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又称网状淋巴管炎,俗称“流火”,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发,是皮肤、皮下组织及网状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好发于面部和下肢。其特点为边界清晰的局限性红、肿、热、痛。起病很急,在皮疹出现前常有头疼、发热、恶心、恶寒、呕吐等症状。皮疹出现时,伴有红肿,部分有大疱、血疱、水疱等,还会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病情缓解后,皮损处会出现色素沉着、脱屑等。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全身用药:
1.首选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青霉素,在体温降低后仍需持续给药约2周;
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
二、局部用药:
1.常采用硫酸镁溶液、硼酸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进行局部湿敷;
2.或使用凡士林软膏、莫匹罗星软膏、过氧化氢软膏、黄金散、鱼石脂软膏等进行局部涂抹,以缓解皮肤红肿、疼痛。
三、其他治疗:
1.常用紫外线照射、超短波疗法、半导体激光等物理疗法;
2.野菊花、蒲公英、地丁、黄柏、生石膏等中药材研磨成粉或煮水湿敷,在中医指导下配药使用可助于缓解皮肤症状。
丹毒患者通常预后较好,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有可能治愈,但皮肤损害完全恢复需一定时间且伴有脱屑现象。足癣、湿疹、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常是诱发丹毒的因素,所以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防丹毒反复发作。
总结:文章主要阐述了丹毒的定义、症状、好发部位、治疗方式及预后等,强调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预防丹毒反复发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