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评量表法
(一)患者健康问卷-9(PHQ-9)
1.具体分析:该量表包含9个问题,分别涉及心境、兴趣、睡眠、精力、食欲、自我评价、集中注意力能力、自杀观念等方面,每个问题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0-3分四个等级,总分范围0-27分。一般来说,总分≥5分可能提示有抑郁症状,需要进一步评估;总分≥10分中重度抑郁可能性较大;总分≥15分重度抑郁可能性较高。例如,研究表明PHQ-9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在成人忧郁症筛查中广泛应用,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个体的抑郁严重程度。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各年龄段成年人群,使用时需由被评估者根据自身近两周的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有认知障碍的成年人,可能需要他人协助阅读和理解问题,但要尽量保证被评估者能独立表达真实感受。
(二)贝克抑郁量表(BDI)
1.具体分析:共有21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4个选项,从无到严重分别计0-3分,总分范围0-63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例如,其中一个项目“我感到悲伤”,选项0为“我不感到悲伤”,选项1为“我感到悲伤”,选项2为“我一直感到悲伤,且不能摆脱”,选项3为“我非常悲伤或不快乐,以致我不能忍受”。BDI在青少年及成年人群中均有应用,经过大量研究验证其信效度良好。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青少年及成年人群均可使用,对于青少年,需要注意评估者与青少年的沟通方式,确保青少年能准确理解题目含义。要让青少年明白这是关于自己情绪状态的评估,鼓励其真实作答。
二、他评量表法
(一)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具体分析:包含17项、21项和24项等版本,临床常用17项版本。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主要从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工作和兴趣、迟缓、激越、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性症状、疑病、体重减轻、自知力等方面进行评定,总分越高提示抑郁症状越严重。例如,对于“抑郁情绪”项目,0分为无抑郁情绪,1分为轻度抑郁,2分为中度抑郁,3分为重度抑郁,4分为极重度抑郁。HAMD是临床上常用的他评抑郁量表,信效度较高,常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进行评定。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成年人群,尤其是怀疑有抑郁障碍的患者。评定者需要接受专业训练,掌握正确的评定方法和技巧,在评定过程中要与被评估者充分沟通,全面观察被评估者的情绪、行为等表现,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对抑郁症状表现的影响,更细致地观察相关症状。
(二)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
1.具体分析:共10个项目,采用0-6分的7级评分法,从情绪、罪恶感、自杀、失眠、精神运动性迟滞、焦虑、体重、认知障碍、绝望感等方面进行评定,总分范围0-60分,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研究显示MADRS在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例如在评估抗抑郁药物疗效时,可通过前后MADRS评分的变化来判断药物的效果。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主要适用于成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评估。评定者同样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在评定过程中要注意与被评估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对于有躯体疾病的成年抑郁患者,要结合其躯体状况综合判断抑郁症状,避免因躯体症状掩盖或干扰抑郁症状的准确评估。
三、专业临床评估
(一)详细病史采集
1.内容:包括个人史(如成长经历、教育背景、职业经历等)、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抑郁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疾病史(是否有躯体疾病史,尤其是慢性疾病,因为躯体疾病可能引发或加重抑郁症状)、心理社会应激事件史(近期是否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业、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等)。例如,有研究发现童年时期的虐待经历等不良个人史与成年后抑郁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家族中有抑郁障碍患者的个体患抑郁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对于儿童青少年,要与家长、老师充分沟通以获取准确的个人史和心理社会应激事件史信息。家长需要如实提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老师可以提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社交等方面的表现。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记忆力可能下降的情况,可能需要多次询问或从其家属处获取信息,但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二)精神状态检查
1.内容:观察被评估者的一般表现(如仪表、接触情况等)、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等)、情绪状态(观察其面部表情、言语语调等,判断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思维活动(是否存在思维迟缓、思维奔逸、妄想等情况)、意志行为(如活动水平、自杀观念和行为等)。例如,抑郁患者可能表现出思维迟缓,言语减少、语速减慢;严重抑郁患者可能有明显的自杀观念甚至自杀行为,需要密切关注。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所有怀疑有抑郁障碍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在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精神状态检查时,要采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如通过游戏、绘画等辅助手段来观察其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对于有自杀风险的患者,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及时进行多学科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