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评估
1.症状询问与观察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重点: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参与以往喜爱的活动、学习成绩下降等;青少年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大、易激惹、社交退缩等;女性可能在生理期前后症状有变化;男性可能更倾向于以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等表现为主。对于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者,需特别留意其情绪状态与生活方式的关联。有病史的人群要结合既往忧郁症相关病史进行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情绪状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等核心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例如情绪低落是否持续超过两周,对日常活动的兴趣是否明显降低等。
-具体观察内容: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言语语调、动作行为等。情绪低落的患者往往面部表情沮丧,言语缓慢、语调低沉,动作减少且迟缓。
2.心理量表测评
-常用量表举例:
-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自评量表,包含9个问题,分别涉及心境、兴趣、睡眠、食欲、精力等方面。每个问题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3分,总分0-27分,总分≥5分提示可能有忧郁症状,分数越高提示忧郁症状越严重。例如,若患者在“几乎每天都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这一问题上评分为3分,说明其情绪低落症状较严重。
-贝克忧郁量表(BDI):共有21个项目,从情绪、认知、躯体症状等多个维度评估忧郁程度。每个项目有4个选项,得分范围0-63分,分数越高表明忧郁症状越重。比如在“我感到早晨心情最好”这一项目上,若患者选择“我一直感到早晨心情不好”,则会得到相应的分数来体现其情绪在早晨的状态。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的抑郁分量表:包含7个项目,用于评估最近两周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其中抑郁分量表主要评估抑郁相关的情绪、躯体等症状,得分范围0-21分,≥8分提示可能存在抑郁症状。
二、医学检查
1.体格检查
-全面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神经系统检查等。例如检查神经系统时,会观察患者的肌张力、反射、协调能力等,以排除因躯体疾病导致类似忧郁症状的情况。对于有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检查血糖等指标,因为糖尿病可能并发忧郁症,同时其身体状况也可能影响忧郁症的评估和治疗。
2.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情绪低落、乏力等类似忧郁症的表现。通过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如T3、T4、TSH等)水平来判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SH往往升高,T3、T4降低。
-血清皮质醇水平测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皮质醇水平可能异常。忧郁症患者可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通过测定血清皮质醇的昼夜节律等情况来辅助评估。一般来说,正常人群皮质醇在早晨最高,下午逐渐降低,夜间最低,而忧郁症患者可能这种节律发生改变。
-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等情况,因为贫血可能引起头晕、乏力、情绪不佳等症状,需要与忧郁症相鉴别。例如,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贫血。
三、综合判断
1.排除其他疾病:医生会综合临床评估和医学检查的结果,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忧郁症状的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肿瘤等)、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例如,对于出现认知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的患者,会进一步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来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
2.确定忧郁症诊断:在排除其他疾病后,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心理量表测评结果等综合判断是否符合忧郁症的诊断标准。例如,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忧郁症的诊断标准,即存在持续的心境低落、兴趣丧失等核心症状,且这些症状导致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