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子宫收缩乏力:
全身因素:产妇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体质虚弱等。
局部因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胎盘部分剥离、胎盘嵌顿。
胎盘粘连: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后,导致子宫内膜受损。
胎盘植入:胎盘绒毛穿入宫壁肌层。
3.软产道裂伤:分娩过程中软产道裂伤,未能及时修补或裂伤较大,出血不易自止。
4.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产程中大量出血,导致DIC发生,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对于产后大出血,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宫缩: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
2.及时娩出胎盘:若胎盘滞留,应及时进行人工剥离或取出。
3.缝合止血:对于软产道裂伤,应及时进行修补。
4.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总之,产后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程,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医生也应做好预防和处理产后大出血的准备,以保障产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