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痰液检查
1.痰涂片抗酸染色:这是简便且常用的方法,通过查找痰液中是否存在抗酸杆菌来初步判断是否为肺结核。若找到抗酸杆菌,结合临床症状等高度提示肺结核可能。其原理是抗酸杆菌含有分枝菌酸,能抵抗酸性酒精的脱色,从而在显微镜下呈现红色。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痰液收集可能相对困难,需耐心协助获取合格痰液标本;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痰液可能受吸烟影响,但仍需尽力获取准确标本进行检测。
2.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该检查比痰涂片更敏感,不仅能确定是否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还能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8周,但能更精准地诊断肺结核以及指导合理用药。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可能与普通人群不同,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二、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筛查肺结核常用的初步影像学方法,可以发现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等。例如,肺结核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有肺部浸润影、空洞形成、结节状阴影等。不同年龄阶段胸部X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胸部X线对肺结核的诊断有其特点,如可能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对于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胸部X线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胸部CT检查:胸部CT相较于胸部X线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细微病变,对于发现较小的病灶、隐蔽部位的病灶以及判断病变的性质等更有优势。比如能更精准地发现早期肺结核病灶、区分肺结核与其他肺部疾病等。在评估病变范围、是否有空洞形成及空洞的特点等方面更为准确。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时,胸部CT能更好地辅助诊断病情严重程度。
三、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1.原理: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来测定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及细胞免疫状态。通常在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根据局部硬结的直径大小来判断结果。一般来说,硬结直径≥5mm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不同年龄人群阳性意义有所不同,儿童阳性可能提示有结核感染,尤其是三岁以下儿童,强阳性往往提示有活动性结核可能;对于成年人,阳性也可能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鉴别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
四、血液检查
1.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受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的T细胞数量来判断是否有结核感染。该检查特异性较高,对于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有一定优势。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其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比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谨慎分析。
2.血常规:部分肺结核患者可能出现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高。但血常规检查无特异性,主要是辅助判断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有基础血液疾病的人群,血常规结果可能不能单纯用肺结核来解释,需要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