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比较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呢

一、老年人

1.生理因素影响: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称为免疫衰老。例如,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下降,导致机体识别和清除病毒的能力减弱。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显著高于年轻人。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减退,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使得病毒更容易侵入下呼吸道。

2.基础疾病影响:很多老年人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以高血压为例,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呼吸道局部的血管也可能受到影响,当感染新冠病毒时,更易引发较严重的肺部炎症反应。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进展往往更快,出现重症的概率更高。

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常存在微血管病变,肺部的微血管也可能受累,这会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和免疫细胞的浸润,使得肺部对新冠病毒的防御能力降低,感染后更易出现肺部炎症加重等情况。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由于先天性的免疫基因缺陷,机体从根本上缺乏正常的免疫防御机制,对新冠病毒几乎没有抵抗能力,极易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如器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异反应的患者,他们的免疫系统被药物抑制,无法有效对抗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大大增加,而且感染后病情可能迁延不愈。

三、从事高风险职业且防护不到位的人群

1.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诊疗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暴露风险高。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例如口罩佩戴不规范、防护服穿脱不严格等,就很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尤其是在没有充分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新冠病毒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环节,感染概率显著升高。

2.冷链物流从业人员:新冠病毒可能在冷链物品表面存活较长时间,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在搬运、分拣冷链物品过程中,容易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果防护措施不够,病毒就有机会通过黏膜(如眼结膜、呼吸道黏膜等)侵入人体而感染。

四、居住环境拥挤的人群

1.群居生活人群: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群居环境中,如集体宿舍、养老院等,新冠病毒容易通过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等方式在人群中迅速扩散。例如养老院中,老年人集中居住,一旦有一人感染,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传播给其他老人,因为老年人本身免疫功能相对较弱,且居住环境拥挤不利于病毒的隔离。

2.密闭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像在密闭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上工作的乘务人员,以及在密闭商场、超市等场所工作的员工,由于工作环境相对密闭,人员流动大且密集,接触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的机会较多,如果防护措施不足,就比较容易感染。

五、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

1.疫苗保护机制: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以及激活细胞免疫等,从而降低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缺乏疫苗所诱导的免疫保护,当接触到新冠病毒时,更容易被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已接种疫苗的人群。例如,研究数据显示,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中重症比例远高于完成全程接种疫苗的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