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
1.生理因素影响:老年人的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包括T细胞功能减退、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降低等,使得机体对病毒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减弱。例如,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胸腺萎缩,T细胞库多样性减少,导致免疫应答能力下降。
2.基础疾病情况:很多老年人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损害机体的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使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且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比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病毒的复制,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存在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感染病毒后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儿童
1.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婴幼儿,其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对较低,细胞免疫功能也不够完善,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抵御能力较弱。例如,婴幼儿的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不如成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也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2.群体聚集性:儿童多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活动,容易发生群体聚集性感染。一旦有一个儿童感染,在集体环境中很容易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等途径在儿童群体中迅速传播开来。
三、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疾病的人群
1.疾病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如患有艾滋病、接受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艾滋病患者由于HIV病毒攻击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器官移植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是为了防止排异反应,但这也使得机体对各种病原体包括新冠肺炎病毒的抵抗力大幅下降,更容易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四、从事高风险职业且防护不到位的人群
1.职业暴露风险:例如从事医疗、冷链物流、海关检疫等职业的人群。医疗人员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几率较高;冷链物流工作人员可能会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冷链食品等;海关检疫人员需要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员和货物,面临感染风险。
2.防护措施执行情况:如果这些人群在工作中防护措施不到位,如未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就会大大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可能性。
五、长期处于密闭、人群密集场所且通风不良的人群
1.环境因素影响:在长期处于密闭、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长时间乘坐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在拥挤的室内工作或生活等,空气中病毒的浓度相对较高,且人员之间密切接触的机会增多,使得病毒传播的几率大幅增加,这类人群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例如,在春运期间拥挤的火车车厢内,空气不流通,病毒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