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增长,如60岁以上的人群,其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减弱,对新冠病毒的抵御能力下降。例如,多项研究表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人。这是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削弱身体的整体状况,使得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1.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其呼吸道的防御和调节功能受损,感染新冠病毒后,呼吸道炎症可能加重,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加剧,增加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研究显示,COPD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住院率和重症率均高于普通人群。
2.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例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的炎症反应、缺氧等情况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因为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化。
3.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常存在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显著增加,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恢复也相对困难。
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比如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异反应的患者,他们的免疫系统处于被抑制状态,无法有效对抗新冠病毒,容易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
四、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
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缺乏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保护。疫苗接种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等免疫反应,从而降低感染后的发病风险以及重症风险。没有疫苗的保护,这类人群在接触新冠病毒时更容易被感染,且一旦感染,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五、从事高风险职业且频繁接触人群的工作者
1.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频繁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暴露风险较高。他们在医院等场所工作,每天接触大量患者,包括疑似和确诊病例,所以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相对较大。
2.公共交通从业者:如公交车司机、地铁工作人员等,每天接触大量不同的乘客,人员流动性大,增加了接触新冠病毒的机会,属于易感染人群。
3.封闭场所服务人员:像超市员工、商场营业员等,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人员密集,也容易接触到新冠病毒,感染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