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的术后恢复情况-疤痕组织增生
剖腹产刀口上面出现硬块较常见的情况是疤痕组织增生。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会大量增殖,合成并分泌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形成疤痕组织。一般来说,术后3-6个月内是疤痕增生的活跃期,此时疤痕可能表现为质地较硬、颜色发红等。研究表明,约有60%-80%的剖腹产产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疤痕增生现象,这与个人的体质有关,比如属于疤痕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疤痕增生硬块。年龄方面,年轻产妇相对来说身体修复能力较强,但如果是疤痕体质,即使年龄小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疤痕增生;而年龄较大的产妇,身体代谢等功能相对减弱,疤痕增生的恢复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生活方式上,若产妇在术后局部卫生不佳,或者有吸烟等不良习惯,可能会影响疤痕的恢复,加重疤痕增生形成硬块的情况。
二、感染相关情况
1.浅表感染:如果剖腹产刀口护理不当,如沾水等,可能会引起浅表感染。此时除了刀口上面有硬块外,还可能伴有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感染会导致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进而形成硬块。有数据显示,剖腹产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3%,如果产妇术后身体抵抗力较低,比如产后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感染的风险会增加。年龄较大的产妇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感染相关的硬块情况;而糖尿病产妇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特别注意控制血糖,以降低感染风险,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感染导致硬块更明显。
2.深部感染:较少见但更严重的情况是深部感染,可能涉及到皮下组织甚至筋膜层等。深部感染引起的硬块往往边界不清,除了局部表现外,可能还会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深部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操作中的无菌观念执行是否严格、产妇术后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手术时间过长、产妇术后营养状况差等都可能增加深部感染的发生几率,进而导致刀口上方出现硬块。
三、异物残留情况
剖腹产手术中如果有缝线等异物残留,也可能导致刀口上面出现硬块。缝线作为一种异物,会引起机体的异物反应,局部组织会围绕异物形成纤维组织包裹,从而表现为硬块。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如果缝线出现排异反应等,就会比较明显。一般来说,现在剖腹产使用的缝线多为可吸收缝线,但仍有少数情况可能出现缝线不吸收等异物残留情况,这与缝线的材质以及个体对缝线的反应有关。不同年龄、体质的产妇对缝线的反应可能不同,疤痕体质的产妇可能对缝线的异物反应更强烈,更容易形成较明显的硬块。
四、脂肪液化情况
对于一些腹部脂肪较厚的产妇,剖腹产术后可能出现脂肪液化。脂肪液化时,皮下脂肪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局部会有渗出,表现为刀口上方有硬块,按压可能有波动感等。有研究发现,肥胖产妇(体质指数BMI≥28)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约为10%-15%。年龄较大的肥胖产妇由于身体代谢等功能相对较弱,脂肪液化后恢复相对困难,更容易出现持续的硬块情况。
如果发现剖腹产刀口上面有硬块,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硬块的性质,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是疤痕增生,可根据情况采取硅胶制剂外用等辅助治疗;如果是感染则需要进行抗感染等治疗;如果是异物残留等则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