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乙肝遗传下一代吗

乙肝不属于遗传性疾病,而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一、母婴传播机制

宫内感染:约5%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可通过宫内感染胎儿,可能与胎盘屏障受损或免疫耐受有关,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产时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

产后感染:产后密切接触是重要传播方式,如母乳喂养时,若母亲乳头破裂出血,婴儿可通过摄入含乙肝病毒的乳汁感染,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也可能导致传播,但概率较低。

二、阻断母婴传播的措施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100国际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随后按0、1、6个月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这样可使90%以上的婴儿获得有效保护,阻断母婴传播。

三、父亲传染给子代的情况

父亲感染乙肝病毒后,一般不会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子代,即父亲传染给孩子的概率较低,主要传播风险仍来自母婴传播。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孕期需定期监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等指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母婴传播风险并调整阻断方案;婴儿出生后要及时按计划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以确保免疫效果;对于有乙肝家族史的人群,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可能导致血液暴露的物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