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里有白色的小虫子,可能是蛲虫病。蛲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主要由蛲虫感染引起。蛲虫感染后,雌虫会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引起肛门瘙痒,导致患者用手搔抓,虫卵会沾在手上,若未及时清洗,经手到口的方式感染,进而引发蛲虫病。儿童感染蛲虫病的概率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儿童卫生习惯较差,喜欢吸吮手指,容易导致虫卵进入体内。此外,在集体生活中,如幼儿园、学校等,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治疗蛲虫病通常采用驱虫药物,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驱虫药:
甲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对肠道寄生虫都有驱虫作用,能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寄生虫能量耗竭。
阿苯达唑:驱虫作用强大,对肠道寄生虫神经肌有阻滞作用,能使其虫体痉挛、麻痹,随粪便排出体外。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同时,患者在服用驱虫药后,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肛周清洁,预防再次感染。此外,患者的内衣、被单、床单等应煮沸消毒,以杀死虫卵。如果患者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