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贫血的判断
婴儿贫血可通过观察面色、甲床等判断,若面色、甲床苍白需进一步就医检查血常规等,其中血红蛋白值是重要指标,6月龄-5岁婴儿血红蛋白<110g/L考虑贫血。
二、婴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及对应补充方式
(一)铁缺乏性贫血
1.原因:婴儿生长发育快,铁储备不足,若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食物易导致铁缺乏性贫血。
2.补充方式
-饮食调整:对于6月龄以上婴儿,可逐渐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红肉(如猪肉、牛肉等)泥等。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每100g中含铁量较高,能为婴儿补充铁元素。
-铁剂补充:若贫血较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但要注意婴儿年龄对铁剂使用的限制,避免低龄儿童不当使用铁剂。
(二)溶血性贫血
1.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等有关,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2.补充方式:主要是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注意加强护理,保证婴儿营养,预防感染等加重贫血的情况。比如G-6-PD缺乏症婴儿要避免接触氧化性物质,如某些药物、蚕豆等,防止诱发溶血加重贫血。
(三)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1.原因:缺乏维生素B₁₂和(或)叶酸引起,多因婴儿喂养不当,如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B₁₂和叶酸的食物,像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
2.补充方式
-饮食调整: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B₁₂和叶酸的食物,如给婴儿添加肝泥、菠菜泥等。肝泥中富含维生素B₁₂和叶酸,菠菜泥也含有一定量叶酸,能补充相应营养素改善贫血。
-维生素补充:严重时需补充维生素B₁₂和叶酸制剂,同样要遵循婴儿年龄特点和医生指导。
三、特殊人群(婴儿)贫血护理注意事项
1.喂养方面:对于母乳喂养婴儿,乳母要注意自身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铁、维生素等营养素,以通过乳汁为婴儿提供充足营养预防贫血。
2.日常护理:注意保持婴儿生活环境舒适,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加重贫血。同时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血常规等,监测贫血改善情况。
3.用药安全:避免自行给婴儿使用可能影响造血或导致贫血加重的药物,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