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紫癜全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上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造成血小板生成减少以及脾脏对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增加而引发的疾病。此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病因和症状
1.病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的。
2.症状:会引起皮肤和黏膜出血,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和瘀斑,严重时会出现血泡和血肿,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和舌头出血也较为常见。当血小板低于平均值时,还会发生内脏出血,可表现为吐血、黑便、咯血、血尿等症状,长期反复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贫血和轻度脾肿大。
二、诊断和治疗
1.诊断:此类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如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来增加体内血小板,缓解不适症状。此外,还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注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用于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三、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建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携带重物或长时间站立,以防因血管脆性高而出现皮肤紫癜和瘀斑。平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护血管和减少出血,促进疾病恢复。
总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要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护理,以促进疾病的良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