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
(一)霰粒肿
1.成因:是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最终形成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可能与睑板腺分泌旺盛、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中眼部卫生状况不佳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表现:眼睑皮下可触及圆形肿块,大小不一,一般无疼痛,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隆起。
(二)麦粒肿早期
1.成因:麦粒肿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因抵抗力相对较弱等可能更易患病,性别无明显差异,过度用眼、眼部卫生差等是诱因。
2.表现:初期眼睑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皮下可能先出现像透明水泡样的隆起,之后可能发展为化脓的硬结。
(三)接触性皮炎
1.成因:眼部接触某些致敏物质,如化妆品、眼药水、染发剂等后引起的过敏反应,各年龄、性别均可发病,有明确接触致敏原病史者易患病,生活中接触相关致敏物质是常见原因。
2.表现:接触部位出现红肿、丘疹、水疱等,眼部接触后眼睑皮下可出现透明水泡样改变,伴有瘙痒等症状。
(四)病毒感染性疾病
1.成因: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睑疱疹,多见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各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劳累、发热等诱因可促使发病。
2.表现:眼睑皮肤出现成簇的透明小水疱,可伴有发热、局部疼痛等症状。
二、应对建议
(一)观察与初步处理
1.注意事项: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感染加重或传播。观察水泡的大小、数量、是否伴有红肿、疼痛、瘙痒等其他症状,以及症状的变化情况。
2.不同人群处理差异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要特别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儿童搔抓眼部。如果是儿童霰粒肿,较小的霰粒肿有时可自行吸收,需密切观察,若肿块较大或长期不消退则需及时就医。
-成年人:成年人要留意近期是否接触过特殊物质,如新换的化妆品等,若考虑接触性皮炎,应尽快避免接触致敏原。
(二)及时就医
1.何时就医:如果水泡持续不消退、逐渐增大、伴有明显疼痛、红肿加重、视力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前往眼科就诊。
2.就医检查: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眼部检查等明确病因。可能会进行眼部裂隙灯检查等,以观察眼部具体情况,帮助确诊。
三、预防相关建议
(一)眼部卫生
1.日常清洁:保持眼部清洁,用干净的毛巾或棉签蘸取清水轻轻擦拭眼部,尤其是儿童,要注意眼部卫生,减少眼部感染等风险。
2.避免刺激:避免长时间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等,选择质量可靠、适合自己眼部情况的眼部护理产品。
(二)增强抵抗力
1.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成年人要避免过度劳累等。
2.特殊人群: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增强抵抗力,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等,以降低眼部感染等相关疾病的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