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中可能出现的危害
1.子宫穿孔:宫腔镜操作时,若操作手法不当、子宫位置异常(如过度前倾或后倾)、存在疤痕子宫等情况,可能导致子宫肌层被穿透,严重时可累及周围脏器,如肠管等,需进一步外科干预处理。
2.出血:宫腔镜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引起出血,一般少量出血可自行停止,但若损伤较大血管,可能导致较多量出血,严重时需采取止血措施,如使用缩宫素等药物或进行手术止血。
3.感染:操作过程中若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患者本身存在阴道炎、宫颈炎等下生殖道感染未有效控制,细菌可能侵入宫腔引发感染,出现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表现。
二、术后可能出现的危害
1.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修复过程中,若发生炎症反应等情况,可能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表现为月经量减少、闭经,甚至影响生育,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等。
2.盆腔感染:术后机体抵抗力处于相对较低状态,若发生感染扩散,可引起盆腔感染,出现下腹部持续疼痛、发热等症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三、特殊人群的相关风险
1.妊娠期女性:若在妊娠期进行宫腔镜操作,可能因操作刺激子宫引发宫缩,增加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此妊娠期非必要一般不进行宫腔镜操作。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常存在子宫萎缩,宫腔形态改变,宫腔镜操作时器械进入宫腔的难度增加,穿孔等风险相对更高,操作前需充分评估子宫情况。
3.有基础疾病人群:如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中因紧张、疼痛等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发作,需在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基础疾病的管理预案;若合并糖尿病,术后感染风险可能增加,需注意血糖控制及伤口、宫腔情况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