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腰酸胀痛是怎么回事呢

一、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原因

1.腰肌劳损

-成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或弯腰工作等,会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腰肌劳损。例如,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腰部肌肉持续用力,就可能导致腰肌劳损,出现后腰酸胀痛的症状。年龄增长也会使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弹性和力量下降,增加腰肌劳损的发生风险。对于女性而言,怀孕后期腹部重量增加,身体重心改变,也可能引发腰肌劳损导致后腰酸胀痛。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腰部肌肉等组织的功能逐渐衰退;生活方式上,长期不良姿势、缺乏运动等是重要诱因;病史方面,既往有腰部外伤史的人群,发生腰肌劳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2.腰椎间盘突出症

-成因:腰椎间盘的退变是基本因素,随着年龄增加,腰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断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后腰酸胀痛,还可能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发生突出。比如,建筑工人长期搬运重物,腰椎间盘受到的损伤风险增加。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使韧带松弛,同时腹部重量增加,也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后腰酸胀痛。

-影响因素:年龄越大,腰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性越高;生活方式中,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身体生理变化,也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症状。

二、泌尿系统相关原因

1.肾结石

-成因:尿液中的某些物质浓度过高,形成晶体沉积在肾脏,逐渐形成肾结石。当结石活动时,会刺激肾脏或输尿管黏膜,引起后腰酸胀痛,疼痛可能较为剧烈,呈阵发性,还可能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饮水过少会使尿液浓缩,增加肾结石的形成风险。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肾结石,但男性相对更常见一些。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人,更容易形成肾结石。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中青年相对更易患肾结石;生活方式中,饮水少、高嘌呤饮食等会增加患病风险;病史方面,泌尿系统感染史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生几率。

2.输尿管结石

-成因:肾结石掉落至输尿管内,就会形成输尿管结石。结石会引起输尿管梗阻,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从而出现后腰酸胀痛,疼痛性质多为绞痛,较为剧烈,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血尿等症状。尿液中晶体物质含量过高是主要诱因,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也可能导致输尿管结石的形成。对于女性来说,泌尿系统的生理结构相对男性更短宽,发生输尿管结石的几率相对男性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年龄、饮水情况等因素与肾结石类似也会影响输尿管结石的发生。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先天性结构异常引发输尿管结石;生活方式中饮水少等会增加风险;不同性别在结石形成风险上有一定差异,但主要因素还是与尿液成分等相关。

三、妇科相关原因(女性)

1.盆腔炎

-成因:女性盆腔内的器官发生炎症,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可出现后腰酸胀痛,还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性生活不卫生、宫腔操作(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后感染等是常见诱因。年龄方面,性活跃期的女性更容易发生盆腔炎。有过宫腔操作史的女性,盆腔炎的发生风险增加。

-影响因素:年龄处于性活跃期的女性患病风险高;生活方式中性生活不卫生等易引发;病史中宫腔操作史会增加盆腔炎的发生几率。

2.子宫内膜异位症

-成因: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如盆腔腹膜、卵巢等,就会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后腰酸胀痛,常在月经期间症状加重,还可能伴有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遗传因素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相对较高。育龄期女性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人群。

-影响因素: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年龄处于育龄期的女性易患;家族史会增加患病风险。

四、其他原因

1.强直性脊柱炎

-成因: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部位,可出现后腰酸胀痛,早晨起床时症状可能较重,活动后有所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脊柱畸形等情况。遗传因素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HLA-B27阳性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该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影响因素:遗传因素中HLA-B27阳性是重要风险因素;年龄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家族中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2.脊柱肿瘤

-成因:脊柱部位出现肿瘤,无论是原发性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都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后腰酸胀痛,疼痛可能逐渐加重,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环境因素等。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脊柱肿瘤,但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一些。

-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可能与某些脊柱肿瘤的发生有关;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相对易患;环境因素等也可能对肿瘤的发生有影响。

如果出现后腰酸胀痛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实验室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物理治疗等,在必要时再考虑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