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1.口腔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包括牙齿缺失部位的局部情况、牙龈状况等。同时,拍摄口腔X光片(如曲面断层片等)和CT,以了解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等情况,这对于种植体的选择和植入位置的确定至关重要。不同年龄的人群牙槽骨情况不同,年轻人牙槽骨相对较饱满,而老年人可能存在牙槽骨吸收等情况;有吸烟史的人群可能影响骨结合,需要在术前进行评估并建议戒烟等准备;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需要先控制好基础疾病,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种植手术的愈合。
2.制定种植方案
-根据患者的口腔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种植方案,包括种植体的品牌、型号、植入位置等。对于儿童,一般不考虑种植牙,因为儿童的牙槽骨还在发育中;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一般也不建议进行种植牙手术,以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
二、种植手术步骤
1.局部麻醉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使手术区域无痛。麻醉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范围来定,对于焦虑的患者可能需要适当调整麻醉方式或给予一些安抚措施来缓解其紧张情绪。
2.切开牙龈
-在牙槽骨相应部位做切口,切开牙龈组织,暴露牙槽骨。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根据种植体植入的位置来确定,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3.制备种植窝
-使用种植钻机等工具,按照术前设计的种植体尺寸和方向,在牙槽骨上制备种植窝。制备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钻的方向准确,避免损伤邻牙牙根等重要结构。不同骨密度的牙槽骨制备种植窝的难度不同,对于骨密度较低的牙槽骨需要更加精细操作。
4.植入种植体
-将种植体缓慢植入制备好的种植窝内,然后拧紧或旋紧种植体,使其与牙槽骨实现骨结合。骨结合的过程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医嘱,避免过早咬硬物等。
三、术后修复阶段
1.安装愈合基台
-在种植体植入后一定时间(一般为几周到几个月,根据种植体类型和患者愈合情况而定),如果愈合良好,会安装愈合基台,以引导牙龈组织形成正常的形态。
2.取模与制作牙冠
-当牙龈愈合完成后,取牙齿模型,根据模型制作与患者口腔情况匹配的牙冠。牙冠的材料有多种选择,如陶瓷、金属-陶瓷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美观需求等进行选择。
3.安装牙冠
-将制作好的牙冠安装在种植体上,完成种植牙的整个修复过程。安装后需要患者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定期复查,检查种植体周围的牙龈状况、咬合情况等。对于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复查来确保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患者需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教导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