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许多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除湿气方法:
1.饮食调整:
多吃健脾利尿的食物:如薏苡仁、冬瓜、荷叶、山楂、扁豆、绿豆、鲫鱼等。
少吃寒冷食物: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2.避免环境中的湿气:
少饮酒: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留:尽量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如果水分摄人过多,尿量排出却减少,膀胱和肾脏的负担就会加重,易导致湿气重。
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洗澡后要及时把身体擦干,吹干头发;如果头发没有吹干,很容易感冒,也会让体内湿气加重。
3.按摩穴位: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中点处。按摩委中穴可以祛湿。操作方法:空闲时候,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至20次。
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按摩承山穴可以祛湿。操作方法:每天早上起床时,用手指按揉承山穴1至2分钟,待有明显的酸痛感后,就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操作方法:可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4.适当运动:
多做深呼吸:深呼吸有利于调整我们的肺功能,也可以通过小口喝水的方式来促进水分的排出。
多出汗:快走、慢跑、瑜伽、游泳等运动都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注意室内通风:不通风是加重湿气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
总之,湿气重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以上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去除体内湿气,但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