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本病以Rh血型不合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本病多发生于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不相合的母子之间。若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且母亲有过输血史或流产史,胎儿有发生Rh溶血病的可能;若母亲为ABO血型系统中的O型,胎儿为A型或B型,且母亲有过流产史、死胎史或新生儿黄疸史,胎儿有发生ABO溶血病的可能。
本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出现黄疸,严重者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等。若母亲血型为Rh阴性,胎儿血型为Rh阳性,且第一胎分娩时,可因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若再次妊娠,胎儿仍为Rh阳性,可导致抗Rh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严重的溶血反应。
对于Rh溶血病,若胎儿娩出后72小时内尽早输注Rh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Rh溶血病的发生;对于ABO溶血病,可根据病情给予光照疗法、药物治疗等。
总之,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若母亲血型为Rh阴性或ABO血型系统中的其他血型,且胎儿有发生溶血病的可能,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产前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