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结构区分
上呼吸道:主要包括鼻腔、咽、喉。鼻腔有鼻毛等结构可过滤空气,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则是发声器官,上呼吸道的起始部位是鼻腔,终止于环状软骨下缘。
下呼吸道:起始于环状软骨下缘,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等。气管是由C型软骨环支撑的管道,支气管又分为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等,越往下分支越细,最终到达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生理功能相关区分
上呼吸道:主要功能是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温、加湿、过滤等处理。例如鼻腔黏膜可以温暖和湿润空气,鼻毛能阻挡较大的灰尘颗粒等异物进入下呼吸道。不同年龄人群上呼吸道的功能状态有差异,儿童的鼻黏膜相对娇嫩,血管丰富,更容易出现鼻塞等上呼吸道不适;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上呼吸道的黏膜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一般不影响基本功能;长期吸烟的人群,上呼吸道的过滤功能会受到影响,因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鼻毛和黏膜。
下呼吸道: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气管和支气管能将空气输送到肺泡,肺泡与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如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下呼吸道的气体交换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心肺功能本身就较弱,下呼吸道疾病对其影响更为显著;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下呼吸道的气体交换可能会因为心肺功能的协同问题而受到间接影响。
常见疾病累及区分
上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有普通感冒、咽炎、喉炎等。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冒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身体免疫状态有所变化。
下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有肺炎、支气管炎等。肺炎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情相对较重;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且感染后病情不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