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受压相关原因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1.发病机制: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原因可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如中老年人由于腰椎退变较为常见,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腰部剧烈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损伤进而引发突出。例如,长期伏案工作且缺乏腰部锻炼的办公室人群,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衡,也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风险。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支配下肢的神经根时,就会引起腿脚麻的症状,通常还伴有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表现。
2.病史影响:有腰部外伤史、慢性腰部劳损病史的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几率相对较高,更容易出现腿脚麻等神经受压症状。
(二)梨状肌综合征
1.发病机制:梨状肌因损伤、炎症等原因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等,进而压迫坐骨神经。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病风险不同,如经常进行髋关节大幅度运动的人群(如舞蹈演员、运动员等),梨状肌更容易受到损伤。梨状肌综合征导致坐骨神经受压时,可出现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同时伴有腿脚麻的症状,麻木区域多与坐骨神经分布区域一致。
2.病史影响:有髋关节外伤史、长期髋关节过度活动史的人群,发生梨状肌综合征压迫坐骨神经引发腿脚麻的可能性增大。
二、血管因素相关原因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发病机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引起下肢血液循环障碍。中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当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时,会出现腿脚麻的症状,还可能伴有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等表现。
2.病史影响: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的人群,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腿脚麻的几率明显升高。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发病机制:各种原因导致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影响静脉回流。长期卧床的人群(如术后患者、偏瘫患者等),由于下肢活动减少,血液流速减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女性在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血液回流时,可出现腿脚肿胀、麻木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皮肤温度改变等情况。
2.病史影响:有长期卧床史、妊娠史、血液高凝状态相关病史(如恶性肿瘤患者等)的人群,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腿脚麻的风险增加。
三、其他原因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损伤周围神经,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且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更高。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神经损伤进展更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手脚麻木,早期多为对称性的腿脚麻木,逐渐可出现感觉减退、疼痛等症状。
2.病史影响: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腿脚麻的可能性极大。
(二)营养缺乏
1.发病机制:如维生素B12缺乏等,会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长期素食、胃肠道吸收障碍(如恶性贫血患者胃肠道对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神经髓鞘合成障碍,引起神经病变,出现腿脚麻的症状,还可能伴有乏力、贫血等表现。
2.病史影响:有素食习惯、胃肠道疾病史(如恶性贫血等)的人群,发生营养缺乏性神经病变导致腿脚麻的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