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1.定义不同:
原发性高血压: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继发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2.病因不同: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钠低钾饮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继发性高血压:在我国,常见的病因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等。
3.治疗方法不同: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继发性高血压: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例如,肾实质性高血压需要治疗肾脏疾病;肾血管性高血压需要介入或手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要手术治疗或使用螺内酯等药物;嗜铬细胞瘤需要手术治疗或使用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皮质醇增多症需要手术治疗或使用糖皮质激素拮抗剂等药物。
4.预后不同:
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治疗,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血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继发性高血压:如果能及时治疗原发病,继发性高血压的预后通常较好。但如果原发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血压可能难以控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