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智力低下测试的常用方法
(一)丹佛发育筛选测试(DDST)
1.适用年龄:适用于0-6岁儿童。
2.测试内容及意义:涵盖个人-社会、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大运动四个能区。通过对儿童在不同能区的表现进行评估,可初步筛查出儿童在发育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例如,个人-社会能区主要评估儿童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等能力;精细动作-适应性能区涉及儿童的手眼协调、对物体的认知等能力。如果儿童在某个能区的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就需要进一步关注其智力发育情况。
(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1.适用年龄:适用于6-16岁儿童。
2.测试内容及意义:包括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言语量表涉及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等项目,操作量表包括图画填充、图片排列、积木图案、物体拼凑、数字符号等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测试,可以全面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包括言语理解、知觉组织、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方面。例如,常识项目可以了解儿童的知识储备;积木图案项目能考查儿童的空间知觉和动手操作能力。若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测试中得分较低,提示可能存在智力低下的情况。
二、测试的注意事项
(一)对于不同年龄儿童的注意要点
1.低龄儿童
-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测试环境,因为低龄儿童可能对陌生环境感到紧张。例如,可以用儿童感兴趣的玩具来吸引其注意力,让测试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测试过程中需要测试人员有足够的耐心,由于低龄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测试人员要不断引导其参与测试项目,避免因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2.学龄儿童
-要向儿童解释测试的目的和大致流程,取得其配合。比如可以简单告知儿童“我们来做一些有趣的小测试,看看你的小脑袋有多聪明”,让儿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测试。
-要关注学龄儿童的情绪状态,如果儿童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焦虑等情绪,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测试人员要及时进行安抚。
(二)病史相关注意事项
如果儿童有特殊病史,如早产、出生时缺氧等情况,在测试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智力发育的影响。例如,早产儿童可能在神经发育方面相对滞后,测试人员需要结合其早产等病史综合评估测试结果,不能单纯依据一次测试结果就判定儿童智力低下,而要进一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
三、测试结果的解读
1.测试结果异常的进一步评估
如果儿童在智力低下测试中结果异常,不能仅凭一次测试就确诊为智力低下,需要进行多次不同时间的测试以及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史、家族史等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可能需要再次进行类似的智力测试,同时了解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2.对家长的建议
如果测试提示儿童可能存在智力发育问题,要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到专业的儿童神经心理科等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评估。同时,家长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后续的检查和干预措施,早期发现问题早期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儿童的预后。例如,早期的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对于可能存在智力低下的儿童非常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智力和能力的发展。